NB/T 10250-2019 页岩气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作业及资料解释规范(连续油管工艺).pdf

NB/T 10250-2019 页岩气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作业及资料解释规范(连续油管工艺).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735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250-2019 页岩气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作业及资料解释规范(连续油管工艺).pdf简介:

"NB/T 10250-2019 页岩气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作业及资料解释规范(连续油管工艺).pdf" 是一份中国国家标准(Industrial Norms for Technical Services)的技术规范。这份规范主要针对页岩气水平井的产出剖面测试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料的解释工作,特别强调了使用连续油管工艺的情况。它详细规定了作业方法、技术要求、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资料解释的各个环节,旨在确保页岩气水平井的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该规范内容可能涵盖井下测试设备的选择,测试程序的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如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地质的建立和解释,以理解页岩气的分布、流动特性等信息。这对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NB/T 10250-2019 页岩气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作业及资料解释规范(连续油管工艺).pdf部分内容预览:

Horizontal shale gas well production profile logging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standard (coiled tubing conveyed logging

NB/T10250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重庆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 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非常规 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于、邹顺良、王宇琦、邸德家、沈金才、杨宗桂、姚强、张鉴、杨铁梅、 贺斌。

NB/T102502019

DBJ50∕T-336-2019 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标准页岩气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作业及资料解释规范 (连续油管工艺

页岩气水平井产出部面测试作业及资料解释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页岩气水平并连续油管产出部面测试方案设计、现场测试、测试资料质量评价 资料解释的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页岩气水平井利用连续油管输送测试工具的产出剖面测试。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SY/T5783.1注入、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第1部分:直井 SY/T5783.2注入、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第2部分:斜井 SY/T59744 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SY/T7012连续油管井控设备系统

获取各压裂段(簇)产气产水贡献大小,进行试气工艺效果评估、单井产能评价及水平段轨迹穿 行小层贡献率评价等。

选择可以满足设计需要的工艺和仪器设备。 3.2.1页岩气水平段长度大于1000m,宜采用外径50.8mm以上连续油管进行测试,连续油管长度及 抗压强度按照SY/T7012的要求执行。 3.2.2应明确现场设备安装调试、通井打捞、产出剖面测试、拆卸设备及井场恢复等工序要求。

选择自然伽马、温度、压力、磁定位、流量、持率、密度在内的,能满足设计需求的参数进行测

测试井段要求包括所有射孔层段。

NB/T 102502019

产出面测试。 3.5.2当测试资料用于产能评价时,宜进行两个制度测试,测试最高产量应小于测试前生产产量,并 要求该测试制度下井口压力24h内波动小于0.5MPa。

按照SY/T5974和SY/T7012的要求执行。

根据测试方案完成施工设计编写及审核。

4.2.1井口设备摆放应按照SY/T5974的规定执行。 4.2.2连续油管设备运转状态按照SY/T7012进行验证。 4.2.3明确井口防喷装置的安装流程、放喷方式及放喷管线走向。 4.2.4液压管线整体试压,按照最低耐压设备80%额定工作压力进行试压,试压30min, 0.5MPa为合格。

4.2.1并口设备摆放应按照SY/T5974的规定执行。 4.2.2连续油管设备运转状态按照SY/T7012进行验证。 4.2.3明确井口防喷装置的安装流程、放喷方式及放喷管线走向。 4.2.4液压管线整体试压,按照最低耐压设备80%额定工作压力进行试压,试压30min,压降小于 0.5MPa为合格。

4.3.1连接通井打捞工具串并校正深度,工具串包括连接器、变口接头、马达头总成、机械丢手、打 捞筒等。 4.3.2工具以小于5m/min的下放速度通过井口。在0m~50m深度范围内,下放速度不超过15m/min 50m之后下放速度不超过20m/min。 4.3.3连续油管施工期间,应保持连续油管内外压差在抗压强度的80%以内。 4.3.4下放连续油管至测试段后,在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制度条件下进行通井。 4.3.5宜采用强磁打捞筒和文丘里打捞筒组合工具串进行打捞,根据捞出碎屑情况,确定打捞次数 满足施工要求

4.3.1连接通井打捞工具串并校正深度,工具串包括连接器、变口接头、马达头总成、机械丢手、打 捞筒等。 4.3.2工具以小于5m/min的下放速度通过井口。在0m~50m深度范围内,下放速度不超过15m/min, 50m之后下放速度不超过20m/min。 4.3.3连续油管施工期间,应保持连续油管内外压差在抗压强度的80%以内。 4.3.4下放连续油管至测试段后,在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制度条件下进行通井。 4.3.5宜采用强磁打捞筒和文丘里打捞筒组合工具串进行打捞,根据捞出碎屑情况,确定打捞次数 满足施工要求。

4.4产出部面测试作业

4.4.1连接下井仪器并进行通电检查,包括生产测试仪、旋转接头、张力测量仪、扶正器等。 4.4.2防喷盒、防喷管及井口整体试压,试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 4.4.3仪器井口校深,下井并观察连续油管悬重变化,在0m~50m深度范围内,下井速度不超过 15m/min;当下人深度超过50m之后,仪器下放速度不超过20m/min。 4.4.4在测试井段分别以2个以上不同速度,宜采用10m/min和15m/min速度各进行一趟上提、下 放测试。 4.4.5测试井段数据录取完毕后,上提连续油管至井口过程中,速度不超过20m/min,保持测试仪器 处于工作状态,持续录取自然伽马、温度、压力、磁定位等数据,

4.4.1连接下井仪器并进行通电检查,包括生产测试仪、旋转接头、张力测量仪、扶正器等。 4.4.2防喷盒、防喷管及井口整体试压,试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 4.4.3仪器井口校深,下井并观察连续油管悬重变化,在0m~50m深度范围内,下井速度不超过 15m/min;当下人深度超过50m之后,仪器下放速度不超过20m/min。 4.4.4在测试井段分别以2个以上不同速度,宜采用10m/min和15m/min速度各进行一趟上提、下 放测试。 4.4.5测试井段数据录取完毕后,上提连续油管至井口过程中,速度不超过20m/min,保持测试仪器 处于工作状态,持续录取自然伽马、温度、压力、磁定位等数据。

CJ∕T 383-2011 电子直读式水表4.5测试资料质量评价

NB/T 102502019

4.5.1测试资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SY/T5132的规定。 4.5.2温度、压力、流量及持气率、持水率等参数测试曲线应连续、变化趋势平稳,不同测速测得的 各条连续测试曲线趋势一致性好。

4.6拆卸设备和恢复井场

包括: a)测试工具起至井口,关闭井口阀门,防喷管泄压。 b)拆卸仪器及压力设备。 c)恢复井口,清理井场。

包括: a)基础资料的收集应符合SY/T5783.2规定,包括井基础数据、测井参数等。 b)生产数据:包括井口产量(气、水产量)、压力、温度数据。

a)按照测试数据质量评价结果,选择数据质量合格及以上级别曲线进行解释。 b)按照SY/T5783.2对录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全井段深度校正。 c)选择流体组分、测试速度及涡轮转速较稳定,且井径无变化的井段为刻度段。 d)通过涡轮流量计刻度,把测试速度、涡轮流量计转速进行线性回归,做出每个涡轮流量计响 应图版,确定每个涡轮测试层内井下流体视速度《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GB/T50708-2012》,并将视速度校正为平均流速。 e)根据每个压裂段和各射孔簇的实际深度,选择流量计、持率、温度、压力的测试曲线稳定位 置作为计算层段。 f)滑脱速度校正方法应选择连续测试非集流两相流流动关系式进行解释,并符合SY/T5783.2 的规定。 g)井温、压力资料解释:产出剖面测量流动状态下的动态井温及压力资料,根据井温、压力曲 线异常部位,定性判断产气出液情况。 h)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检验:产量解释结果与地面实际产量误差小于20%

包括: a)提供水平测试段解释成果、全井筒温度、压力原始数据。 b)解释成果表应包括各射孔段(簇)日产水量、日产气量及占全井产出百分比,参见表A.1。 c)对应各射孔段绘制各段产气、产水百分比贡献比例图。 d)解释报告的内容应符合SY/T5783.1的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