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25-2019 山林步道技术标准

DBJ50/T-325-2019 山林步道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50/T-325-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42968
免费资源

DBJ50/T-325-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325-2019 山林步道技术标准简介:

"DBJ50/T-325-2019"是中国地方标准,全称为《山林步道工程技术规范》,这是一个关于山林步道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山林区域内的步行道建设,它涵盖了步道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旨在保证山林步道的生态友好性、安全性和功能性。

该标准可能包括的内容有:步道的选线原则,如应避开生态敏感区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步道的建设材料和施工技术,如选用环保、耐用的材料,确保步道的稳定和耐久;步道的宽度、坡度、弯曲半径等设计参数的规定;步道的标识系统和照明设施的要求;以及步道的安全防范措施等。

总的来说,DBJ50/T-325-2019标准是推动山林步道建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对于保护山林环境,提供公众休闲、健身、教育等多功能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DBJ50/T-325-2019 山林步道技术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计应当考愿枝叶刺等对游人潜在的安全威胁。表现良好的乡王 对种,有利于维护植物群落的稳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5.3.1驿站设施根据不同步道类型,驿站分级进行设

5.3.7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氵

5.3.7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治安消防点浙G28 锚杆静压桩,医疗急救点,报警点

太阳能定位救援杆野外应急救援辅助定位系统器具,灯杆 的底座为太阳能蓄电池,6天中只要有一天有阳光,就可以保证蓄 电池的电力供应。底座的上方为手机充电接头,方便游客手机没

5.4.4导视牌的信息应方便行人阅读,并考虑到文化

5.4.4导视牌的信息应方便行人阅读,并考愿到文化与旅游方 面的功能设置多种语言,可在适当高度设置盲文便于有视觉障碍 的行人辨认。信息宜智能化,既满足指示路况,停车空位,和天气 等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也与智慧app连接进行文化讲解,线路 导游。

步道主要行进方向;提示型用在接驳空间与危险地点,警示行人 注意安全。

5.5.1城镇市政给水管网相对完善,基本能够满足城

,5,城镇市政给水管网相对元普,基本能够满定城镇型道 的用水问题,但郊野型步道所依赖的驿站供水系统不一定很规 范,水质不一定能够符合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因此本标准强调了 该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性优质自然水体包括泉水,溪流水等。优 质自然水体和地下水的处理工艺简单,经济,是水源选择时应优 选考愿的。无论是城镇内的大型公园文化体育设施,广场绿地, 还是景区旅游区的服务中心,村庄,观光农业园等,原来的供水 设施是按照它们原来的性质人数规划设计,建设的,作为步道驿 站的功能是新增加的,其原来的给水系统不一定能够满足步道的 用水要求,或许需要改建,扩建现有的供水系统,对不完善或缺乏 供水系统的步道需要完善或新建供水系统,为此提出了用水量 指标。 本标准没有完全采用导则中的照明标准。步道的游径系统 包含了步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等,类似于城镇道路中 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步道的照明不是单纯的景观照明,仅仅参 照《城市夜景照朋设计规范》中的公园公共活动区域的照度标准 值不是特别准确。同时,《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规定的人行道 照度标准值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的人行道照明标准 也比较接近。因此,本标准确定了城镇型步道的人照明标准值为 5~10Lx,最小照度为1~2L8,郊野型步道照明的路面平均照度 L多,最小照度可以为0Lx。绿地广场的照明功能大都是属于景 观照明,为此参照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中的照明标准值。 驿站或城镇型步道供电及照明设施比较完善,而随着*村村 通”工程的实施,各乡镇.村庄也基本上全部实现了供电网络的覆

盖。一般情况下,城镇型步道的用电不存在大的问题,但郊野型 步道应该存在一些分散的或小型的设施以及郊野型步道的照明, 用电由城乡供电系统提供比较困难或不经济位置,需要根据当地 的气象,资源情况采用光伏,风能等新能源。 依据步道组成的游径系统,绿化,设施配置要求,用电量相对 较大和集中的主要用电对象主要包括管理服务设施,商业配套 道路,绿化广场.医疗点等建筑和用地,本标准给出了用电负荷 指标,如有其它用电设施可以查看相应的规范、标准。另外,在北 方采暖地区,有的服务设施没有供热的基本条件,在需要采用电 采暖方式时还应计算包含电采暖所需的电量。

.:步道连接线指兼其步道游径连接和车行交通切能的山 步道,应有效进行交通组织和功能衔接,采取适当的交通管理措 施,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识设施,安全隔离设施等: 包括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和交通标线。隔离绿带宽度不 宜小于1m。当步道连接线与机动车道隔离宽度小于1m时,应设 隔离墩或护栏作安全隔离,其形式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阻车桩间距应为1.3m~1.8m,高出地面0.3m~0.5m,可根 据条件粘贴VI类反光膜。

6.1.1智慧步道应以山林步道基础设施为载体,以数字化网络 化等信息化应的技术手段,实现以安全保障为基础服务的智慧服 务与智慧管理。。

统、广播系统.信号覆盖系统.环境监测.智能景观.专业智慧服务 及其它相关的信息设施系统,各系统需要与市政、景观、交通、公 安等相关部门进于专业衔接,因此应遵循统一规划.共建共享,节 约资源.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建设。在技术架构上,宜选用符合 技术演进发展的云端架构体系推进智慧山林步道建设,

3山林步道应为使用者提供全面覆盖的信息网络,包括宽

6.1.3山林步道应为使用者提供全面覆盖的信息网

6.1.8智能景观照明系统宜实现对功能照明.景观及装饰性照

6.1.9智慧山林步道综合管理云平台是山林步道范围内具有信

.2.1加强对城市自然山体.湿地,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和维护,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原有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的 破坏,最大限度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6.2.3宜采用阶梯绿地分级湿塘等,逐级控制。有条件的

考愿初期雨水的影响,径流雨水进入雨水设施前,应进行水 质水力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环境造成破坏,水体类雨水调蓄 设施应采用生态驳岸,提高自净能力,并采敢必要的水质处理技 术,保障水体水质,防止地下水污染。景观水体和调蓄空间的规 模应根据降水规律.水面蒸发量.径流控制率.雨水回用量等,通 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6.2.7保留原有风貌,确保对园林遗产不造成影响;确保径流和

6.2.7保留原有风貌,确保对园林遗产不造成影响:确保径

6.2.7保留原有风貌,确保对园林遗产不造成影响:确保径流和 设施不对古树名木产生影响。

6.3.1NTS安全体系宗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完善 的安全管理体系,传达现代安全理念,使安全成为NTS文化的 部分。提升户外活动的安全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6.3.3规范管理加强户外运动的组织规范化管理,积极引导户

7.1.1~7.1.3山林步道工程施工流程及基本要求与其它园林 绿化工程相似,可参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A382 执行

7.3.1因测绘等基础资料有限,郊野区域的山林步道施工图纸 可能与现场植被情况存在差别,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 人员充分沟通,优化调整种植方案,达到山林步道绿化工程与现 状植被环境的协调融合。

7.4.1山林步道施工应保证排水通畅,避免污染水环境【4层】3994平米框架办公毕业设计(计算书、建筑、结构图),影 状水体水质。

1山林步道施工应保证排水通畅,避免污染水环境,影响现 体水质。

8.1.4建设过程中不可破坏山林步道系统周围环境及自然植 被。应对山林步道系统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控制单位时间内的游 客数量在限定范围以内。 8.1.5山林步道系统区域内建设,土地利用或开发行为等,如对 野生动物或植被构成重大影响,主管机关应要求当事人或当事机 构进行限期改正。山林步道系统内的建设应加强污水处理系统 废弃物管理及生态绿化措施。人 在不破坏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及影响野生动物栖息情况下 主管机关应采敢必要的栖息地改善复育等保育措施。 8.1.6经营监管在山林步道系统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须经山林步道系统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办理营业执照,在规定的 地点,范围从事经营。并自觉接受步道系统主管部门和工商.税 务卫生等部门的监督管理 8.1.7应当利用当地植物对山林步道系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 改善,减轻或避免因雨水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 8.1.8在山林步道入口处发放宣传册,在山林步道沿途设立环 保标识,在接待站等地张贴环保宣传画。并将环保意识作为登山 健身活动的一部分贯穿始终。

CJ∕T 159-2002 铝塑复合压力管(对接焊)8.1.4建设过程中不可破坏山林步道系统周围环境

须经山林步道系统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办理营业执照,在规

8.3.1~8.3.4根据各地维护管理工作实际开展步道维护。山 林步道维护应保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设施养护:保证植物生长 健康茂盛,绿地无裸露空缺,草坪无退化积水,没有明显的病虫害 侵蚀迹象,整体景观观赏效果良好,保证山林步道畅通及使用安 全,设施完好,可正常使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