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358-201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DBJ04/T 358-201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04/T 358-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1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5165
免费资源

DBJ04/T 358-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04/T 358-201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简介:

DBJ04/T 358-2018是北京市的地方标准,全称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程》。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也称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以确保其结构安全、施工质量以及建筑性能。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以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2. 设计要求:对结构设计、建筑设备与管线设计、连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3. 施工与验收:包括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吊装、连接,以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工程验收等环节的规范。

4. 安全与防护:对施工安全、防火、防渗漏、保温与隔热等进行了要求。

5. 使用与维护:规定了建筑的使用要求、维护保养以及翻新改造的指导原则。

6. 技术进步与创新:鼓励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创新发展。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北京市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的健康发展,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J04/T 358-201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4.5.1外围护系统一般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1外围护系统一般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外墙的设计应结合制作工艺、养护存放、运输及施工

安装的可行性,满足施工安装的三维可调性要求,合理确定构件尺 寸、类型及拼装方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实现构件的不断复制 和工业化生产; 2外围护系统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 件,使用功能等综合确定抗风性能、抗震性能、耐撞击性能、防火性 能、防水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隔声性能、热工性能和耐久性 能要求,屋面系统尚应满足结构性能要求; 3外墙板接缝宽度及接缝材料应根据外墙板材料、立面分 隔、结构层间位移、温度变形等因素综合确定,接缝处以及与主体 结构的连接处应设置防止形成热桥的构造措施; 4外围护构件外表面不宜装设管线配件: 5预制墙板的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品,可预留副框或预埋件 实现与墙体的可靠连接,不宜采用预装法 4.5.2外围护系统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围护系统宜进行墙面整体防水DB13(J)∕T 188-2015 HRB500钢筋应用技术规程,屋面围护系统应根据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屋面防水等级进行防水设防,并应具有良好 的排水功能;

4.5.2外围护系统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外墙接缝宽度设计应满足在热胀冷缩及风荷载、地震作用 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其尺寸变形不会导致密封胶的破裂或剥离 破坏的要求。设计时应考接缝的位移,确定接缝宽度,使其满足 密封胶容许变形率的要求。

4.5.3外围护系统装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外墙板的饰面宜采用装饰混凝土、涂料、面砖、石材等 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并体现装配式建筑立面造型的特点,构件 应利于工业化生产; 2预制外墙的面砖或石材饰面应在构件厂采用反打或其他 工厂预制工艺完成,不宜采用后贴面砖、后挂石材的工艺和方法; 3预制外墙使用装饰混凝土饰面时,设计人员应在构件生产 前先确认构件样品的表面颜色、质感、图案等要求。

轻的材料,同时应满足不同使用功能房间的隔声、防水、防火享 用作地震区的内墙应加强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用作地震区的内墙应加强与王体结构的连接。 4.6.2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厨房、卫生间宜采用现浇钢筋混 凝土楼板:卧室、起居室宜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4.6.3叠合楼板的建筑设备管线布线宜结合楼板的现浇层或建 筑垫层统一考虑。

4.6.2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厨房、卫生间宜采用现

7.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室内装修的主要标准构配件宜以工 加工为主,部分非标准或特殊的构配件可由现场安装时统一处 ,同时应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

修(填充体)和管道设备与主体结构(支撑体)的分离,以延长 的使用寿命。

7.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室内装修设计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防 规范》CB50222。

4.7.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室内装修设计应符合《建筑内

火规范》CB5022

4.8.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和尺寸应满 件拆分的构造和受力要求。

本预埋,或采用预留副框方式。

4.8.3门窗洞口应在工厂预制定型,满足现场安装门窗条件

封,确保接缝处不渗水。

封,确保接缝处不渗水。

5.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本章未作规定的,应按现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技术标准》GB/T5123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有关规定执行。

5.1.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酉

1当结构中竖向构件全部为现浇楼盖采用叠合梁板时,房 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JGJ3中的规定采用: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 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其最大 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 该层总剪力的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5.1.2中括号内的数 值:

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最大适

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采用 浆锚搭接连接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比表中数值降低10m; 4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

5.1.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采取措施保证结构的整件

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3的有关规定进行抗连续倒 概念设计。

1当设置地下室时,应采用现浇混凝土; 2装配式剪力墙高层建筑,抗震等级为一级时,高层建筑底 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应采用现浇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三级 时,高层建筑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宜采用现浇剪力墙;抗震 等级为二、三级且底层墙肢轴压比不大于0.3或抗震等级为四级 时,底部加强部位也可部分装配,但应对预制墙板的连接采取加强 措施; 3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4当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框架结构的首层柱采用预制混 凝土时,应采取可靠技术措施; 5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均匀和承载力突变的楼层宜采用现浇 混凝土结构。 5.1.9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伸缩缝的设置最大间距不宜大于

5.1.9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伸缩缝的设置最大间距不宜大于

进行后浇叠合层混凝土的施工阶段验算时,叠合楼盖的施 载标准值应考虑实际施工情况,且不宜小于1.5kN/m²。

5.2.2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 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 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 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

5.2.3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

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 自重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 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 于1.5kN/m。

5.3.1混凝土、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的性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等的有关规定。

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有关规定。 金属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宜小于0.3mm,波纹高度不应小 5mm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有关规 定。

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关 规定

.3.5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中内外叶墙板间的拉结件.宜

2当采用不锈钢拉结件时,其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3当采用玄武岩复合筋拉结件时,其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应符

5.4结构分析和变形验算

5.4.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时,节点和接缝的模拟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当预制构件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且接缝构造及承载力满 足本标准中的相应要求时,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拟; 2对于本标准中未包含的连接节点及接缝形式,应按照实际 情况模拟

5.4.2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时,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及

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受力状态采用弹性分析方 或弹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时,宜根据节点和接缝在受力

全过程中的特性进行节点和接缝的模拟。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可根 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确定,节点和接 缝的非线性行为可根据试验研究确定。 5.4.3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应计人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当 采用轻质墙板填充墙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的方法考虑其对结构刚 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9;对于剪力 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1.0。 5.4.4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 位移应符合下式规定,

全过程中的特性进行节点和接缝的模拟。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可根 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节点和接 缝的非线性行为可根据试验研究确定。

5.4.4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 位移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u。 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 【6.]——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表5.4.4采用; 一层高。

表5.4.4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5.4.5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应 符合下式规定:

表5.4.5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 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人翼缘

作用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为1 2.0。

JC∕T 2219-2014 改性无机粉复合建筑饰面片材5.5.1预制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的设计应满足标准化的要求,宜采用建筑信息化 (BIM)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预制构件的钢筋与预留洞 口、预埋件等相协调,简化预制构件连接节点施工; 2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等应满足制作、运输、安装各 环节的要求; 3预制构件的配筋设计应便于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连接。 5.5.2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

Vide ≤Vue/YRE

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符合 要求:

GB 50021-2001(2009年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n,Vmua≤VuE

:%—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 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 Via——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N) ;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N); V.— 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 载力设计值(N); Vmua 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 载力设计值(N); Y 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