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08-2017 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

DZ/T 0308-2017 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Z/T 0308-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6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34147
免费资源

DZ/T 0308-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308-2017 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简介:

DZ/T 0308-2017《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的行业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适用于各种目的的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监测网的总体设计:规定了监测网的规划原则、设计目标、网格布设、监测点位选择等原则和方法。

2. 监测点位与监测项目:规定了根据监测目的选择监测点位,以及确定监测项目的依据和方法。

3. 监测设施与设备:规定了监测井、取样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的选择、安装和维护要求。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规定了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

5. 监测网的运行与维护:规定了监测网的日常运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的管理规定。

6. 安全与环保:强调了在设计和运行监测网时,应遵守的环保和安全规定。

这个标准的实施,旨在提高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为环境决策、水资源管理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Z/T 0308-2017 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按照附录F的要求编制《XXX监测区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

12. 3.1附图包括:

a)地下水质监测点现状分布图: b) 监测区水质监测点现状分布及质量评价图; c) 污染源分布图: d) 地下水化学图; e) 地下水质量评价图; f) 地下水污染评价图: g) 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图: h) 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图: i) 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图。 12.3.2图件的具体编制要求见附录A,编图宜采用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05YJ11-4 住宅用燃气热水器室外安装箱设计与安装,也可与工程建设方达成 致,确定所用软件工具。

12.4.1附表包括: a)地下水质监测网现状调查表; b)潜在污染源调查表; c)取样调查表。 12.4.2表格的具体表式参见附录B。

a)两拼幅以上的附图,以最后一幅标绘图签为原则,其它各幅均标绘简易图签,其位置设在 外右下角,同时各接合图幅在邻接位置标绘接合图式,以示相互关系。 b) 图签长90mm;宽15mm,第1列和第3列项目栏长20mm;第2和第4列项目栏长为25mm; 图名行宽8mm第2行行宽7mm。附图图签样式见表A.1。

A.2监测区地下水质监测点现状分布图

表A.2监测点分布要素表示方法及图例

A.3监测区污染源分布图

表A.3污染源分类及图

表A.3污染源分类及图例(续)

表A.3污染源分类及图例(续)

表A.3污染源分类及图例(续)

表A.3污染源分类及图例(续)

表A.3污染源分类及图例(续)

表A.3污染源分类及图例(续)

区水质监测点运行状况评

A.5.5地下水化学图要素:根据水质的变化复杂程度,可分项绘制,也可综合绘制。内容包括:①水 化学类型分区:用不同颜色或花纹按照舒卡列夫分类法表示水化学类型分区;②典型微量元素环境背景、 溶解性总固体(TDS)、硬度、温度、pH等,根据情况编制单要素等值线。地下水有污染时也可用镶图形 式表现污染源和污染范围;③编制本图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水质监测点(包括地表水取水点)及其编号: ①地下水主要流向标志:③分区界线及其注字:③图形符号说明。

A.6地下水质量评价图

表A.4地下水质评价要素表示方法及图例

1.7地下水污染评价图

A.7.1图名:双双(工作区)监测区地下水污染评价图。 A.7.2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 干线公路、铁路;供水源地;境界(省界、市界、县界);地貌等。地理要素编绘方法参照DZ/T0157 1995。 A.7.3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主要地质构造、控制性水点(如井、泉)、断层性质、地下水溢出带、 地质界线等。图件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A.7.4工作区范围:监测区边界。 A.7.5监测井要素:包括监测井分布、监测层位等。

A.8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图

表A.5地下水易污性评价要素表示方法及图例

A.9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图

A.9.1图名:XXX(工作区)监测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图。 A.9.2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 干线公路、铁路;供水源地;境界(省界、市界、县界);地貌等。地理要素编绘方法参照DZ/T0157 1995。 A.9.3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主要地质构造、控制性水点(如井、泉)、断层性质、地下水溢出带 地质界线等。图件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A.9.4工作区范围:监测区边界。 A.9.5监测并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要素:反映监测并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综合评分值及等级, A.9.6监测区地下水污染污染风险性评价要素:反映监测井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分区

A.10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图

表A.6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要素表示方法及图例

B.1地下水质监测网现状调查表

地下水质监测网现状调查

表B.1为“地下水质监测井现状调查基本信息表”,用于地下水质监测网现状调查工作中关于 测井现状的资料登记。

B.1.2.2监测井原编号:监测井的钻孔编号。 B.1.2.3监测井原编号所属报告名称:监测井原编号的出处,指钻探报告或其他工程报告的名称。 B.1.2.4监测井坐标:以北京1954坐标为基础的监测井井口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和投影坐标,其中,x y精确到米,以米(m)为单位,精确到1m;纬度、经度按"DD:MM:SS.S"格式填写,精确到O.1秒。 B.1.2.5监测井位置:监测井所在位置的详细地址,并具体细化描述监测井的地物指向。 B.1.2.6监测井地面高程和监测井井口高程: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获得的监测井地面高程和监测井井 口高程数值,单位为米(m),精确到0.001m。 B.1.2.7监测井级别: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企业级划分的监测井级别。 B.1.2.8监测井类别:按监测井属性划分的类别,分为:专门监测井、生产井(机井、民井、大口井) 泉点等。 B.1.2.9地下水类型:按地下水储存介质条件或者理藏条件划分的类型。按含水介质为孔隙水、裂隙 水、岩溶水,其中孔隙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和承压水,裂隙水按照储存介质条件分为红层孔隙裂隙 水和基岩裂隙水。选择其中最贴切的条件填写类型。 B.1.2.10现状孔深:调查时实际测量的监测井钻孔深度,单位为米(m),精确到0.01m B.1.2.11终孔孔深:监测并建成时钻并成孔时的深度,单位为米(m),精确到0.01m。 B 1 2 12监测项且。 监测并的观测科且、分为以下四种

表B.3监测井现场照片及水质动态特征表

B.3.2填表内容及技术要求

历年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组分含量变化曲线图

B.3.2.1清洗监测井之前的现场照片。 B.3.2.2清洗监测井之后的现场照片。 B.3.2.3近两年主要水化学组分含量变化曲线图: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主要水化学组分含量,绘制 近两年的地下水质变化曲线。 B.3.2.4历年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组分含量变化曲线图: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主要水化学组分含量 绘制地下水质历时变化曲线

B.4潜在污染源调查表

表B.4给出了潜在污染源调查表。

给出了潜在污染源调查表

表B.4潜在污染源调查表

表B.5给出了取样调查表

C.1DRASTIC方法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DRASTIC进行地下水易污性评价,适用于平原、盆地。主要考虑以下参数:地 《理深(D)、含水层净补给量(R)、含水层岩性(A)、土壤类型(S)、地形(T)、包气带影响 )和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C)。可根据监测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相关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对参数的 进行调整。各参数含义如下: a)地下水理深一D:地下水理深反映了污染物由地表到达含水层所迁移的距离,地下水的理藏越趣 深,污染物到达含水层所需时间越长,则污染物稀释的机会就越多。通过现有地下水位常年监 测数据,编制地下水位埋深图,进而得到地下水位埋深评分图。 b) 含水层净补给量一R:净补给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渗入地下并达到含水层的水量,污染物可通过 补给水的携带进入含水层中并进行水平迁移,因此补给水是污染物运移至含水层的主要载体。 根据工作区大气降雨量及其入渗系数,计算地下水的净补给量,按照DRASTIC方法的评分标准, 编制含水层净补给量评分图。 c) 含水层介质类型一A:含水介质类型的不同对含水层中的水流运动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污染 物的运移路线以及运移路径的长度。工作中可依据钻孔资料及地下水位埋深图确定含水介质并 编制其评分图。 d)土壤介质一S:土壤介质是指包气带最上部具有显著生物活动的部分,通常为距地表平均厚度 2m或小于2m的地表风化层,土壤介质对渗入地下的补给量具有显著影响。工作中可依据主 地部门已有资料或实际钻孔资料研究并确定土壤介质,编制其评分图。 e) 地形坡度一T:地形是指地表坡度或坡度的变化,地形坡度的大小决定着污染物是被冲走还是 在一定的地表区域内有足够的时间渗入地下。根据工作区的地形等高线图确定地形坡度,进而 得到地形评分图。 包气带岩性一I:包气带是指潜水面以上的非饱和区或非连续饱和区。包气带岩性是影响污染 物向含水层迁移和积累的主要因素,决定着土壤层和含水层之间物质的稀释能力。当多层介质 存在时,各层介质的相对厚度是影响包气带岩性选择的一个因素,必须选择对污染物迁移有显 著影响的介质层,此外还应考虑各层介质阻滞污染物下渗能力的大小。工作中可依据工作区域 内工程及水文钻孔资料及地下水位埋深图确定包气带主要岩性并得到其评分图。 g) 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一C:水力传导系数是由含水层内孔隙空间的大小和连接程度所决定的, 反映了含水层的水力传输性能,控制着地下水在一定的水力梯度下水的流动速率。工作中应充 分利用以往水资源计算研究成果,确定水力传导系数并编制其评分图

JG∕T 472-2015 钢纤维混凝土C.1.2DRSTIC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编制方法

C.1.2.1确定参数权重。根据DRSTIC评价方法原理,不同的评价因子在评价中占有不同的主 影响程度,各项因子的权重见表C.1。其范围为1~5,对地下水系统影响最重要评价因子的权重 响程度最小的评价因子权重为1。

表C.1评价因子的权重

C.1.2.2确定各参数不同等级,编制各参数等级分区图并赋值,参见表C.2

表C.2DRASTIC要素的区间(或种类)及其评分

C.1.2.3根据DRASTIC,对各计算单元参数进行线性加权叠加计算,得到各计算单元易污性综合评

C.1.2.3根据DRASTIC,对各计算单元参数进行线性加权叠加计算,得到各计算单元易污 分值.用公式(C.1)计算

C.1.2.3根据DRASTIC,对各计算单元参数进行线性加权叠加计算CECS 590-2019-T标准下载,得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