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9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DB34/T 299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4/T 2991-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64.9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3827
免费资源

DB34/T 2991-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299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简介:

DB34/T 2991-2017 是安徽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使用冲击回波技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步骤、设备要求、数据处理以及结果评价等技术细节,旨在提高混凝土结构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冲击回波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施加短暂的冲击,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弹性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波形。根据波形的传播速度、幅度、相位等信息,可以分析混凝土内部的结构状态,如是否存在空洞、裂缝、不均匀等缺陷。

这个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包括建筑物、桥梁、隧道、堤坝等。它对检测人员的资质、设备性能、检测程序、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科学和可比性。

然而,由于我是一个,无法直接提供具体的文件内容,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技术规程内容,建议你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或直接获取标准文件。在使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混凝土缺陷检测时,应遵循此规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DB34/T 299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测点 test point

则方法要求,在测区内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若于个

DB51∕T 2432-2017 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技术规程DB34/T 29912017

傅里吐变换Fourier transform

裂缝深度crackdepth 裂缝尖端到表面的垂直距离

裂缝尖端到表面的垂直距离。

GB50204、JGI/T152、JJF1059.1界定的以及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形状系数; 厚度测试值均值; 具有95%保证率的厚度判定区间; 单点测试的换算厚度值; 频谱曲线主频; 裂缝深度; 接收装置间距; 测试方向的厚度值; 接收传感器1接收到回波波形的时间,通过游标从波形图判读; 接收传感器2接收到回波波形的时间,通过游标从波形图判读: P波波速。

5.1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

场检测工作的程序,宜指

周查阶段宜包括下列工作

a)收集被检测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资料。 b)调查工程的结构形式、环境条件、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c)进一步明确检测原因和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5.1.3检测工作应遵守行业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

2.1测区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6个。当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 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5m,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个。 2.2每一测区测点布置应避开表面缺陷部位,宜按等间距方式布置,一般不少于10个测点,不 6个测点。

DB34/T 29912017

6.1.1冲击回波仪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并应在明显位置上具有下列标志:名称、型号、制造厂名(或 商标)、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 6.1.2冲击回波仪数据采集装置应能采集到500Hz~100kHz频率段的应力波。 6.1.3冲击回波仪接收装置应配置不同尺寸的弹击锤,宜为4~25mm直径的钢质小球。 6.1.4冲击回波仪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在校准有效期限内使用。

6.2.1冲击回波仪校准有效期为一年。 6.2.2冲击回波仪宜按照附录A进行校准及保养

6.2.1冲击回波仪校准有效期为一年。

资科 a) 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b) 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强度等级: c) 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 d) 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记录; e) 检测原因。 7.1.2 检测面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 除疏松层和杂物,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检测面的选取应避开金属埋件、预留孔洞等部位。 7.1.3冲击回波检测结构或构件缺陷时,接收传感器应置于测点上,弹击锤冲击点距测点宜为150±10 7.1.4冲击回波频谱分析时,滤波上限应不小于2倍的主频频率,下限宜大于1000Hz。 7.1.5冲击回波测试时, 血,尽量避免边界效应的影响

冲击回波检测结构或构件缺陷时,应首先进行P波波速测试;P波波速测试可选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P波波速测试时应将两个接收传感器置于结构或构件表面,并在两传感器连线的外 激发应力波,具体参数如图2。

2一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3一冲击源。

冲击回波法测试P波波速值应采用公式(1)计算

图2冲击回波法测试结构或构件P波波速

L一一为两个接收传感器间的直线距离; △t一一为两个接收装置所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 P波波速测试不应少于3次,取多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待测构件的P波波速值,且测试的极差值 不大于平均值的5%,否则,应重新测试P波波速。 b)方法二:待测区域放置一个接收传感器,预设一个P波波速值Vpl,宜为3300~4000m/s,测 试时读取频域曲线主频f;采用原位钻芯的方法确定待测区域的实际厚度值T,采用公式(2) 计算P波波速值:

V, = 2Tf /L

为形状系数,对于板、墙,可取0.96,对梁和柱可取0.90。 中击回波测试过程中,当数据采集系统所接收的信号较弱时,应更换较大尺寸的弹击锤。 数据采集结束时应保存有效波形,截取包含有效信息的波形段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频谱曲线 波形段至少应包含一个P波回波的峰值信号,频谱曲线主频自动判读并记录。

为形状系数,对于板、墙,可取0.96,对梁和柱可取0.90。 中击回波测试过程中,当数据采集系统所接收的信号较弱时,应更换较大尺寸的弹击锤。 据采集结束时应保存有效波形,截取包含有效信息的波形段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频谱曲线 波形段至少应包含一个P波回波的峰值信号,频谱曲线主频自动判读并记录。

7.3.1测点换算厚度D应采用公式(3)计

测点换算厚度D:应采用公式(3)计算:

混凝土厚度判定方法 区间;

DB34/T 29912017

9.1混凝土孔洞、缝隙、夹层的判定

若D,>1.25T 判定该测点存在蜂窝或空洞的异常点: 夹层的异常点。 .1.2未知构件厚度T时,宜按JGJ/T384采用钻芯法检测构件厚度。

的测试应同时使用两个接收传感器,分置于裂续

图3混凝士裂缝深度测试示意图

图3中,冲击回波波形图标有1和2的波形分别是传感器1和2传出的信号 当P波和压缩波直接传到传感器1时,引起表面产生向上位移起点的时间为ti;最初到达传感 器2的衍射波,引起表面产生向下位移起点的时间为2。 采集t和t²之间消耗的时间△t、P波的速度V、及H,、H,和H3,采用公式(5)计算 裂缝深度h:

10.1现场检测结束后,应编制检测报告。

10.2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工程概况和委托要求; b) 检测目的、范围、依据和内容; c) 检测过程、数据分析、检测结果; d 检测结论与说明。 ).3对于缺陷检测,报告中应说明缺陷的数量、形态及所处位置,必要时,宜绘制缺陷分布图

a)工程概况和委托要求; b) 检测目的、范围、依据和内容; c) 检测过程、数据分析、检测结果; 检测结论与说明。 0.3对于缺陷检测,报告中应说明缺陷的数量、形态及所处位置,必要时,宜绘制缺陷分布图。

DB34/T 2991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冲击回波仪校准及保养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冲击回波仪校准及保养

A.1.1冲击回波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校准: a)新冲击回波仪启用前; b) 超过校准有效期限; c)j 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 A.1.2按下列要求预制混凝土校准试件:制备强度等级为C30,厚度为25cm,长、宽均不小于50 cm的混凝土预制板,应振捣密实,不得有内部缺陷,可采用超声法验证。预制板龄期达到28d以上! 方可用于校准试验。 A.1.3采用冲击回波仪采集预制校准试件的声学参数,按本标准7.2节测试校准试件的P波波速值 。步骤如下: a)采用钢直尺量测两传感器间直线距离L,精确到1mm; b)通过波形图读取两个传感器回波到达时间ti,并计算时间差△t; c)按本标准公式(1)计算Vp。 V。值的测试,不应少于3次,取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校准试件的P波波速测试值,且测试的极差值 不得大于平均值的5%,否则应重新测试P波波速。 A.1.4采用冲击回波仪测试校准试件的厚度,测试方法按本标准7.2节的规定,厚度计算采用本标准 公式(3)。采用测试平均值作为校准板厚度测试值为Di,应符合公式(A.1)要求:

A.2.1常规保养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接收装置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积灰、污垢等; b)控制台宜定期通电,电池宜定期进行充放电。 A.2.2冲击回波仪应清洁后装箱,平放于干燥阴凉处。

×100%≤5% /

.1考虑人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厚度测试值D采用以下数学见公式(B.1):

D,=f(X,X2,X)= DL f( 2f△t

为来自公式(3)算法的影响因子; X一一为人为因素的影响因子; X【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一一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因子; f(X) 一为其他影响因子(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重复性等),f(X)=1; 则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e(D),见公式(B.2):

即公式(B.2)可表达为公式(B.3)

u.(D,)= u,2(L)+u,2(二)+u2( )+u,(f(X))

u.(D)=u(L)+u(f)+u"(At)+u(f(X))

2P波波速测量时,采用钢直尺量多次量测(不少于6次)两传感器间的直线距离L,各次测 1. , 则见公式(B. 4):

为1.,则见公式(B.4)

为1.GB∕T 50638-2010 麻纺织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则见公式(B.4)

那么1的标准不确定度为见公式(B.5):

s(I) = (B.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