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714-2019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监督规范

DB37/T 3714-2019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监督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3714-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0.5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3442
免费资源

DB37/T 3714-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3714-2019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监督规范简介:

DB37/T 3714-2019 是山东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监督规范》。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对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监督和管理要求,旨在保证充电设备的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提升充电设施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准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要求:对充电设备的性能、安全、环保等基本要求进行规定,如充电设备的电气参数、安全保护措施、电磁兼容性等。

2. 安装与维护:对充电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法、维护周期和维护内容等进行规定,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监督管理:对充电设备的销售、使用、检测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进行规定,确保所有设备都符合标准要求。

4. 服务规范:对充电设备运营服务的规范进行规定,比如服务响应时间、故障处理速度、用户信息保护等。

5. 事故处理:对充电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处理流程和责任划分进行规定,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公正地处理。

6. 法律责任:对违反本标准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以确保标准的执行力度。

请注意,具体的细节可能需要查阅标准原文,因为标准的内容可能涉及许多技术细节和具体操作流程,这里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和理解方向。

DB37/T 3714-2019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监督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GB/T29317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1运行超过一年的充电设备。 4.1.2充电设备运行后再进行扩容的, 4.1.3停止运行两年以上再运行时。

4.2.2监督抽查数量定为不同规格的产品各抽查一台。

GB∕T 37465-2019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履带式强夯机安全要求5.1非车载充电机现场监督试验项目

非车载充电机现场监督试验项目见表1。

非车载充电机现场监督试验项目见表1。

DB 37/T 37142019

表1非车载充电机现场监督试验项目

5.2交流充电现场监督试验项目

非车载充电机现场监督试验项目见表2

表2非车载充电机现场监督试验项目

在本规范中的试验均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

6非车载充电机监督检测试验方法

DB 37/T 37142019

检查充电机外壳应平整,无明显凹凸痕、划痕、变形等缺陷;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脱落; 紧固可靠,无锈蚀、毛刺、裂纹等缺陷和损伤:所有铭牌、标志均安装规范,端正牢固,字迹

6.1.2供电设备断电控制功能

当控制导引功能中断,或控制导引信号不充许充电,或充电设备门打开等活动造成带电部件露 切断对电动汽车的供电,但控制导引电路可以保持通电。 注:断电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停电

6. 1. 3 插头电缆购存方式

对于连接方式C的供电设备,应为未使用的车辆插头提供一种贮存方式,车辆插头应存放在地 0.5m~1.5m处。对于长度超过7.5m电缆的连接方式C的供电设备,应采取相关管理和储存措施 电缆长度在未使用时不超过7.5m。

6.2.1显示功能试验

充电机连续电池管理系统,并进行启停操作,在各种状态下,检查充电机的显示功能。充电机应能 显示相关信息,显示字符清晰、完整,没有缺损。 充电机应显示的信息: a)电池类型、充电电压、充电电流、计量信息: b) 电池单体最高/最低电压; 在出现故障时应有相应的提示信息; d)在手动设定过程中应显示人工输入信息

6. 2. 2 输入功能试验

手动设置充电机参数,充电机应能正确响应。

6.2.3通信功能试验

搭建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机与上级监控系统的通信环境,充电机在充电过程中,应能 应上级监控系统数据召唤和远程控制, 即时获得充电参数和充电实时数据

通过模拟进行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在模式4下,应采用数字通信以实现 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的控制,通信协议应符合GB/T27930。数字通信对于充电模式2、模式3可选,

6.4.1直接接触防护

所有充电模式,所有连接方式,外壳的防护等级至少:IPXXC

6.4.2间接接触防护

6.5.1输出过压保护试验

DB 37/T 37142019

整定输出过压保护动作值,人为模拟充电机输出过压故障,充电机应立即切断直流输出并发出 示。

6.5.2绝缘接地保护试验

整定绝缘接地保护定值,模拟充电机直流输出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水平下降到绝缘接地保护 电机应立即切断输出,并发出告警提示

6. 5. 3 开门保护试验

对于充电机门打开可造成带电部位露出的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在充电前,打开充电机门,检查 充电机应无法启动充电机充电;在充电过程中,打开充电机门,检查充电机应切断对电动汽车的供电 控制导引电流可保持通电。

6.5.4电池反接试验

将电池电压模拟器与充电机输出正、负极反置,启动充电机输出,充电机应闭锁直流输出并发 提示。

6.5.5急停功能试验

检查充电机急停开关的完好性。急停开关防误操作措施不应失效。对一体式充电机启动急停装置时, 检查其应能同时切断充电机的动力电源输入和直流输出接触器。对分体式充电机启动急停装置时,检查 其应切断充电机直流输出接触器,也可同时切断充电机的动力电源输入。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 定负载状态下运行,启动急停开关,检查充电机应在100ms内断开K1和K2,且直流输出电压应在1s内 下降至60V以下。

6.6接口锁紧功能检查

自测直流充电时,车辆接口应具有锁止功能,该锁止功能应符合GB/T20234.1的相关要求。车辆播 头端应安装机械锁止装置,供电设备应能判断机械锁是否可靠锁止。车辆插头应安装电子锁装置,电子 锁处于锁止装置时,机械锁应无法操作,供电设备应能判断电子锁是否可靠锁止。当机械锁或电子锁末 可靠锁止时,供电设备应停止充电或不启动充电。充电结束充电接口电压降至60VDC以下时,检查充电 机可以解除电子锁。电子锁止装置应具备应急解锁功能,且不应由人手直接操作解锁,

6.7.1控制导引电路应符合GB/T18487.1附录B.1、B.2的要求 6.7.2充电控制过程应符合GB/T18487.1附录B.3的要求。 6.7.3充电连接控制时序应符合GB/T18487.1附录B.5的要求。

6.7.1控制导引电路应符合GB/T18487.1附录B.1、B.2的要求

7交流充电桩监督检测试验方法

7.1.1充电连接方式检查

DB 37/T 37142019

检查交流充电桩的连接方式应满足NB/T33002中7.3.1规定的要求。即适用于GB/T18487.1 描述的A或B连接方式。

7.1.2供电设备断电控制功能

当控制导引功能中断,或控制导引信号不充许充电,或充电设备门打开等活动造成带电部件露 切断对电动汽车的供电,但控制导引电路可以保持通电。 注:断电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停电

7.1.3供电接口的要求

额定充电电流大于16A的应用场合,供电插座应设置温度监控装置,供电设备应具备温度检测和过 温保护功能。 交流充电电流大于16A时,供电接口应具有锁止功能,该锁止功能应符合GB/T20234.1的相关要求。 供电插座应安装电子锁止装置,防止充电过程中的意外断开。当电子锁未可靠锁止时,供电设备或电动 汽车应停止充电或不启动充电。 电子锁止装置用具备应急解锁功能,不能带电解锁且不应有人直接操作解锁

7.1.4剩余电流保护器

1.5插头电缆购存方式

对于连接方式C的供电设备,应为未使用的车辆插头提供一种贮存方式,车辆插头应存放在地面上 方0.5m~1.5m处。对于长度超过7.5m电缆的连接方式C的供电设备,应采取相关管理和储存措施使自 由电缆长度在未使用时不超过7.5m。

7. 2. 1显示功能试验

对交流充电桩进行启停操作,在充电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下,交流充电桩能显示相关信息,显示 晰、完整,没有缺损。

7.2.2输入功能试验

手动设置交流充电桩充电参数,充电桩应能正确响应。

7.2.3通信功能试验

交流充电桩应具备与上级监控系统的通信接口,在相应软件支持下,交流充电桩应能实现远方操作 和充电控制等功能。

7.3.1直接接触防护

有充电模式,所有连接方式,外壳的防护等级至

JGJ∕T 304-2013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7.3.2间接接触防护

DB 37/T 37142019

通过电桥、接触电阻试验仪或数字式低电阻试验仪测量。充电机内任意应该接地的点至总接地 电阻不应大于0.1Q,测量点不少于3个

检查充电桩急停开关的完好性。急停开关防误操作措施不应失效。启动急停开关时,检查充电桩应 切断充电桩的动力电源输入。交流充电桩在充电运行状态下,按急停按钮交流充电桩应在100ms内断开 输入开关切断输出电源并发出告警提示提示。

GB∕T 18517-2012 制冷术语7. 5 控制导引试验

7.5.1连接确认与电子锁功能应满足GB/T18487.1中附录A.2.1的要求。 7.5.2充电控制信号的测试应满足GB/T18487.1中附录A.2.2的要求,且控制信号的频率应满足1000 z±30Hz。 7.5.3充电过程中的工作控制程序应满足GB/T18487.1中附录A.3的要求, 7.5.4电连接控制时序应满足GB/T18487.1中附录A.4的要求,

定原则: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 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 监督内容逐一评价,最终形成监督报告,报告主要包括:监督试验报告、监督结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