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58-CA-2018-01 绿色机场规划导则

AC-158-CA-2018-01 绿色机场规划导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AC-158-CA-2018-0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2.8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3214
免费资源

AC-158-CA-2018-0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AC-158-CA-2018-01 绿色机场规划导则简介:

"AC-158-CA-2018-01 绿色机场规划导则"是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于2018年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国机场的绿色规划和建设。这份导则的出台,体现了中国在推动航空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机场建设上的决心和努力。

该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体原则:强调机场规划应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2. 规划内容:明确了绿色机场规划应涵盖的各个方面,如绿色建筑设计、能源效率提升、废弃物管理、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噪音控制等。

3. 技术要求:提供了绿色机场建设的相关技术指引,包括绿色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

4. 管理机制:倡导建立绿色机场的管理机制,包括绿色机场的评价、认证体系,以及绿色机场建设的监督和检查机制。

5. 实施步骤:给出了绿色机场规划的实施步骤和程序,确保绿色理念在机场建设的全过程中得到落实。

这份导则的发布,不仅为中国机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也对提升中国机场的绿色管理水平,降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促进航空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C-158-CA-2018-01 绿色机场规划导则部分内容预览:

200万人次)的机场; (4)小型机场为自标年旅客卷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

4.1.1机场总体布局应与机场所在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 地利用规划相协调,与城市规划在用地性质、产业布局、城市空 间拓展、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方面相互衔接,符合城市定位和区 域产业布局的要求。 4.1.2应遵循功能分区明确、运行安全高效、客货流程便 捷的原则,合理进行机场功能区规划,并满足各功能区发展的可 行性,

4.1.1机场总体布局应与机场所在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

4.1.2应遵循功能分区明确、运行安全高效、客货流程便 捷的原则,合理进行机场功能区规划JG∕T 5095-1997 管道起重机,并满足各功能区发展的可 行性

4.3.1机场功能分区应依据机场规模及功能要求,结合地 形、地貌、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约、节约利用 土地。 4.3.2机场功能分区应有利于优化机场运行流程,提高运 行效率。 4.3.3大、中型机场应合理分区,适度集中;小型机场各 类设施宜集中建设。 4.3.4中、小型机场货运区距离客机坪不宜过远 4.3.5超大型、大型机场宜规划综合管廊

4.4.1机场竖向规划应结合地形、防洪(潮)、排涝、水环 境等条件统筹规划。 4.4.2机场竖向规划应与总平面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相互 协调,有效衔接,满足近远期发展要求。 4.4.3在满足机场防洪、排涝、排水的前提下,优先考虑 自流排水,场地条件复杂的机场应开展防洪、排涝风险模拟评估 等专项研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合机场近远期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场内土石方填挖 量、地下构筑物土石方量及净空处理工程量,使全场土石方总量 最少且填挖基本平衡 (2)山区、丘陵地区机场的陆侧布局,宜因地制宜、依山 就势布置; (3)降低机场用地边界处填挖土方高度,节约用地; (4)通过新航行技术的应用,优化飞行程序,减少机场净 空处理土石方量。 4.4.5机场竖向规划应遵循保护场区生态环境的原则,并 符合下列要求: (1)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提出各功能分区的景观要 求; (2)节约用地,减少对水系的影响: (3)挡土墙、护坡尺度和线型与环境协调: (4)条件允许时,边坡防护采用与植被相结合的护坡方式: (5)剥离表土用干场区绿化恢复

4.5机场绿色建筑规划

4.5.1机场新建建筑应达到现行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标 准,其中:公共建筑应达到二星级标准,大型公共建筑宜达到三 星级标准,三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比例宜不低于30%。 4.5.2机场航站楼应按照《绿色航站楼标准》(MH/T5033) 进行规划建设。

4.5.3应在建筑功能优先的前提下,结合机场所在地区环 境特点,选择先进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

4.5.3应在建筑功能优先的前提下,结合机场所在地区

4.6.1机场近远期规划应与区域及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轨道 交通、高速公路、水运等规划相衔接 4.6.2机场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统一规划,近远 期协调,按需求分期建设,滚动发展。 4.6.3应结合机场近远期发展需求预测,采用适宜的飞行 区技术指标;对于地形条件复杂、扩建施工难度大的机场,跑道 滑行道系统规划宜适度超前。 4.6.4应合理确定机场各发展阶段的规模与时机,确保机 场设施容量与需求基本适应,发挥资源和经济的最大效能和效 益。 4.6.5机场远期规划应明确并落实控制性用地规模,并在 机场发展、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留有充分的弹性,提 高适应远期发展的灵活性

3.1.1飞行区规划应根据机场发展需求预测,综合考虑场 地条件、气象条件、空域条件、净空条件、噪声影响、生态环境 等因素,合理确定跑道构型。 5.1.2空管塔台位置规划应与跑道、滑行道等规划同步进 行。 5.1.3空侧地面服务保障设施应根据服务功能就近布置, 建筑类设施宜根据功能需要集中布置。 5.1.4多跑道系统宜采用仿真模拟等技术对跑道、滑行道 和站坪系统规划进行评估,优化跑道构型方案。 5.2跑道系统规划 5.2.1应依据预测的高峰小时飞机起降架次,结合空域条 件、气象条件和管制规则等因素,合理确定跑道数量和方位。 5.2.2应依据规划航程、设计机型等,结合场地环境条件 合理确定跑道长度。 5.2.3多跑道系统宜平行布置,非平行跑道规划应结合机 场运行模式、气象条件、空域条件和周边城市建设发展等进行论

地条件、气象条件、空域条件、净空条件、噪声影响、生态环境 等因素,合理确定跑道构型。 5.1.2空管塔台位置规划应与跑道、滑行道等规划同步进 行。 5.1.3空侧地面服务保障设施应根据服务功能就近布置, 建筑类设施宜根据功能需要集中布置。 5.1.4多跑道系统宜采用仿真模拟等技术对跑道、滑行道 和站坪系统规划进行评估,优化跑道构型方案,

5.2.1应依据预测的高峰小时飞机起降架次,结合空域条 件、气象条件和管制规则等因素,合理确定跑道数量和方位。 5.2.2应依据规划航程、设计机型等,结合场地环境条件 合理确定跑道长度。 5.2.3多跑道系统宜平行布置,非平行跑道规划应结合机 场运行模式、气象条件、空域条件和周边城市建设发展等进行论 证。 5.2.4大型、超大型机场主要远距平行跑道的间距应适应 航站区发展和飞机高效运行的需要。

5.3.1应依据飞机起降架次、跑道构型、跑道的使用规则 等因素,确定平行滑行道数量和长度。 5.3.2快速出口滑行道的位置和数量应与机型组合、起降 架次、气象条件等相适应,为提高跑道运行效率创造条件。 5.3.3应结合跑道构型、航站区构型和飞机滑行流线等因 素,合理确定远距跑道间的垂直联络滑行道的数量和位置。 5.3.4滑行道系统规划应便捷顺畅,减少或避免飞机滑行 冲突。 5.3.5多跑道机场宜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绕行滑行道 5.3.6旁通道、回转道等作为跑道入口滑行道使用时,应 结合跑道长度,合理确定其数量和位置。 5.3.7宜根据使用需要规划飞机推出等待区域,减少飞机 对机坪滑行道的占用时间。 5.3.8超大型、大型机场的飞机平均离港无延误滑行时间 宜不超过15分钟

5.5空侧地面设施规划

5.5.1应结合空侧设施布局,合理布置空侧服务车道,确 定特种车辆的服务平径、停放及检修区域。 5.5.2滑行道与主要服务车道交叉处,交通流量大时,宜 设置服务车道下穿滑行道设施。 5.5.3围场路承担服务车道功能时,应满足相关车辆对道 路宽度和转弯半径的要求。 5.5.4在机坪飞机顶推转自滑、试车坪等可能造成飞机尾 流对人员吹袭的地点,宜设置防吹袭设施

5.5.1应结合空侧设施布同,合理布直空侧服务车道,确 定特种车辆的服务平径、停放及检修区域。 5.5.2滑行道与主要服务车道交叉处,交通流量大时,宜 设置服务车道下穿滑行道设施。 5.5.3围场路承担服务车道功能时,应满足相关车辆对道 路宽度和转弯半径的要求。 5.5.4在机坪飞机顶推转自滑、试车坪等可能造成飞机尾 流对人员吹袭的地点,宜设置防吹袭设施。 5.5.5应根据机场的除冰规模、除冰方式等,合理规划除 冰设施。 (1)除冰需求较大的机场,应规划专门的集中除冰机坪, 并设置除冰液收集、处理设施; (2)除冰需求较小的机场,宜规划专用除冰机位,并设置 除冰液收集设施; (3)除冰机坪宜靠近跑道起飞端设置。 5.5.6维修机坪应设置用于处理初期含油雨水的设施 5.5.7远机位应规划运行保障设施和员工服务设施

5.5.5应根据机场的除冰规模、除冰方式等,合理规划除

冰设施。 (1)除冰需求较大的机场,应规划专门的集中除冰机坪 并设置除冰液收集、处理设施; (2)除冰需求较小的机场,宜规划专用除冰机位,并设置 除冰液收集设施; (3)除冰机坪宜靠近跑道起飞端设置。 5.5.6维修机坪应设置用于处理初期含油雨水的设施。 5. 5. 7 远机位应规划运行保障设施和员工服务设施

5.5.8应结合机场发展的需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规划清洁能源设施设备

6.1.1应根据机场与城市的位置关系、飞行区构型、客货

主要来源地以及进离场交通组织等因素,合理确定航站区构型和 布局。 6.1.2航站区构型应适应机场近远期发展需求,兼顾分期 发展需要。 6.1.3为减少飞机滑行距离、优化航站区设施布局,多跑 道系统机场的航站楼宜布置在跑道系统的中心区域。 6.1.4航站区应与飞行区、货运区、机务维修区等功能区 之间实现顺畅衔接。 6.1.5 航站区设施宜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6.2航站楼构型规划 6.2.1航站楼构型应以人为本,合理控制旅客步行距离, 旅客出港流线的最远距离参照《绿色航站楼标准》(MH/T5033)。 6.2.2应根据机场定位与规模,结合近远期发展需求采用 适宜的航站楼构型;小型机场宜采用前列式航站楼构型。 6.2.3航站楼构型应力求简洁,充分考虑机位运行需要, 飞机进出机位顺畅。 6.2.4超大型、大型机场航站楼近机位数宜不低于预测客 机位数的70%,同时宜研究组合机位和可转换机位的适应性。

主要来源地以及进离场交通组织等因素,合理确定航站区构型和 布局。 6.1.2航站区构型应适应机场近远期发展需求,兼顾分期 发展需要。 6.1.3为减少飞机滑行距离、优化航站区设施布局,多跑 道系统机场的航站楼宜布置在跑道系统的中心区域。 6.1.4航站区应与飞行区、货运区、机务维修区等功能区 之间实现顺畅衔接。 6. 1. 5 航站区设施宜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筑高度宜不超过45米。 6.3航站区交通设施规划 6.3.1为提高航站楼与楼前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应结合不 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实现平面和竖向间的便利衔接。 6.3.2应综合考虑多个航站楼之间,以及航站楼与停车设 施之间的便捷交互。除循环巴士外,多航站楼之间宜规划捷运系 统或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连接

筑高度宜不超过45米。

GB∕T 18575-2017 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3航站区交通设施规划

7.1.1机场交通规划应倡导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构建快 捷、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 7.1.2中型及以上机场的工作区交通规划应合理控制地块 尺度,实现土地集约化高效利用。 7.1.3小型机场进离场交通应充分利用机场周边现有道路 设施进行规划。 7.1.4合理规划机场周边道路系统,减少过境车辆进入机 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