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2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3307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简介: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一部关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国家行业标准。这部标准主要规定了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勘察报告的编制及岩土工程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为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经济、合理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该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至9度,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50米的各类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与任务要求、勘察大纲编制、现场踏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岩土工程评价、勘察报告编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这部标准的出台,旨在提高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对既有岩土工程勘察标准的补充与完善,对于推动我国岩土工程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中,无论是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需要严格遵守这部标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部分内容预览:

7.0.1高层建筑岩士.I程勘察中原位测试项1:应根据工程计 算分析的需要和设计要求,针对性地选择适本场地岩土工程条 件的原位测试方法 7.0.2原位测试成果应结合钻探、室内士1.i试验、原型试验 地区工程经验经综合分析后使用。 7.0.3原位测试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应定期校准、标定。 7.0.4原位测试项日可根据设计要求、测定参数、主要用途按 表7.0.4选用

表7.0.+原位测试项

给排水工程工程概预算课程设续表 7. 0. 4

7.0.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

7.0.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 7.0.6平板载荷试验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板载荷试验应采用圆形或矩形刚性承压板,承压板面 积应根据高层建筑附加荷载、岩土性状、均匀性及下卧层深度等 因素确定,浅层土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0m?;深层 土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0m²,岩石载荷试验承压板 面积不宜小于0.07m; 2浅层载荷试验承压板设置高程宜与浅基础底面高程一致, 或与设计要求的受检岩土层高程一致; 3为求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端阻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 的浅层和深层载荷试验均应采用沉降相对稳定法,并应采用线性 回归分析求取或验证比例界限压力特征点,相关系数不应小于 0.90,比例界限前各级压力下的沉降量按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比

例界限以后备点的降量按实测沉降取值; 4每受检个限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个。 7.0.7现场剪切试验包括土体现场罩剪试验、岩体现场直剪试 验和岩体现场轴试验一类,可根据分析计算需要和设计要求选 择合适的方法。低·上层的试验数量不宜少于3处

例界限以后备点的沉降量按实测沉降取; 4每受检个限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个。 7.0.7现场剪切试验包括土体现场罩剪试验、岩体现场直剪试 验和岩体现场轴试验一类,可根据分析计算需要和设计要求选 择合适的方法。低·上层的试验数量不宜少于3处。 7.0.8静力触探试验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赞入深度超过30m或由厚层软土层贯入硬土层时,应 采用导向扩管成测斜科探头: 2当米川尔冲法下护管时,水冲深度应小于包贯入深度 1m,护管深雯小,」水冲深度; 3当采用测斜探头时,应量测探头倾斜角,校正分层界线 7.0.9超深标准费入试验可采用实测铺能量器.并根据能量 衰减及上覆用力对你贯后数的影响进行修正。当根据标准贯入试 验击数评估试验不的密实程度及确设计参数时,应剔除能 受到地下水作川心的塌孔、涌砂影响的试验结果。 7.0.10当利川同维动力触探试验划分地层和划分风化程度界 限或提供者上的厅学参数时,每个场地氧布设不少于3个点的圆 锥动力触探取上试验孔(井)的对比试验,分析判定分累的超 前、滞后效应和所得方学参数的匹配性, 7.0.11十板剪切试验尚应符含下列规定: 1+字板头用预定试验深度后应静止2min~3min后 方可开始试验: 2试验时F:板头应以1°/10s~2"/10s的速度进行扭转剪 切,十学板头;转1"测读一次,应在3min~4min内测得峰值强 度,当出现值骚度或稳定值后,再继续测记1min; 3试验点的整间间距宜为1m~2m; 4实测f学板强度c.值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宜以其 平均值或标准值作为该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5如需做重塑试验,应松开夹具使钻杆顺着剪切方向快 速旋转6圈,使下字板头周围土层充分搅动,重复上述第2款。

可测得重塑土的抗剪强度。 7.0.12现场抽(注)水试验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水试验段孔径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渗透性和过滤器 的类型确定,实际孔径不得小于设计并径;安装过滤器前,将孔 内沉渣清除,并保证并壁的稳定;沉淀管应封底,并采用找中器 更过滤器居于中间位置,井管上端口应居于钻孔中心,过滤器安 装深度的充许偏差宜控制在土200mm以内; 2抽水试验井管安装后,稀释井内泥浆并在过滤器与孔壁 之间及时、连续填充级配砾料,随填随测;过滤器上部的井管列 围选用优质黏土或黏土球封闭止水,井管口外围应封闭; 3正式抽水试验前,抽水孔应进行反复清洗,达到水清砂 净无沉淀; 4注水试验的试验段应采用清水钻进,孔底沉淀物厚度不 应大于5cm,并应减少对试验段土层的扰动; 5注水试验采用孔壁进水时,对于孔壁稳定性差的试验段 可采用过滤器护壁;试验段长度可为2m~3m;非试验段可用套 管隔离,应保证止水效果,套管接头应密合止水;试验段隔离以 后,向套管内注人清水,使管中水位高出地下水位一定高度或至 套管顶部作为初始水头,停止供水并开始记录管内水位变化 情况。

1测试孔应垂直,成孔深度宜大于试验深度0.5m~1.0m 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后应采用清水洗孔15min~30min; 2成孔后可直接测试,亦可下套管后测试。当采用成孔后 直接测试时孔径应符合检波器直径要求;当采用下套管测试时, 成孔孔径应与套管外径相配:下套管时底部宜封闭,套管内宜灌 满清水沉人孔内,套管接头应紧固并采取止水措施;套管下至预 定深度固定,孔壁与套管的间隙用中粗砂填实或进行灌浆处理; 填砂或灌浆一周后,方可进行测试; 3跨孔法波速试验应有2个或2个以上测试孔,孔位可呈

7.0.14地面或地下微振动测试,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数量应根据工程要求、场地面积及周边环境确定, 且不宜少于2点;每个测点应放置1组3个方向相互垂直的拾振 器,拾振器宜放置在平整后的天然土层上或指定的测试位置 2在孔内测试时,测点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应使拾 振器紧密地接触孔底或孔壁,同时应在孔口布置一组拾振器,地 下及地面同步测试; 3测点应远离各类十扰源,测试时间应选择在场地环境干 扰最低的时间段进行。

8.1.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 质作用,评价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8.1.2对于存在不良地质作用,经技术经济论证能治理的高层 建筑场地,应提出防治方案建议。经论证属于滑坡、崩塌、泥石 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不应建造高层建筑

1.3场地稳定性评价应符合下

1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 供建筑场地类别和岩土的地震稳定性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 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有代表性的地层结构 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动力参数; 2场地内存在浅理的全新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时,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提出避让的最小 距离; 3应查明非全新活动断裂的破碎带发育程度,并提出相应 的地基处理措施; 4场地内存在正在活动的地裂缝时,应提出避让距离和采 取的措施; 5在地面沉降持续发展地区,应搜集地面沉降历史资料, 预测地面沉降发展趋势,提出高层建筑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8.1.4位于斜坡地段的高层建筑,其场地稳定性评价应符合下 列规定: 1高层建筑场地不应选在滑坡体上,对选在滑坡体附近的 建筑场地,应对滑坡进行专项勘察,验算滑坡稳定性,论证建筑 场地的适宜性,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

2位于斜坡上的高层建筑,应为设计提供进行高层建筑整 本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地层部面和有关计算参数; 3位于边坡下的高层建筑,应分析评价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及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8.1.5高层建筑场地应选择在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或一般地段:

自不能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治理措施,并不应在 危险地段建设高层建筑

8.1.6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 度划分;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9度地区《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31962-2015》,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 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并提出处 理措施的建议;6度地区可不进行判别,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 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 8.1.7溶洞和土洞发育地段,应查明基础底面以下溶洞、士洞 大小及顶板厚度,研究地基加固措施 8.1.8在滨海、滨湖饱和软黏性土地区:应查明软土的时代、 成因和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大面积挖、填方可能引起软土流动, 造成对本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影响;8度及8度以上地区软弱黏性 土应进行震陷判别和危害性分析;均应提出防治建议。 8.1.9在地下采空区,应查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性质、地表变 形特征、采空区的埋深和范围,根据高层建筑的基底压力,评价 场地稳定性。

8.1.9在地下采空区,应查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性质、地 形特征、采空区的埋深和范围,根据高层建筑的基底压力 场地稳定性。

2.1 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评价地基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2 评价地基均匀性; 3 提出地基持力层建议; 4 提供地基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 预测高层和高低层建筑地基的变形特征; 6 对地基基础选型提出建议

8.2.2天然地基方案应在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基础上,根据 属建筑、相邻的既有或拟建建筑、地下设施和地基条件可能发生 显著变化的影响等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8.2.3对判定为不均匀的地基,应进行沉降、差异沉降、倾斜 等特征分析评价,并应提出相应建议。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 判定为不均匀地基: 1地基持力层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工程特 性差异显著。 2地基持力层虽属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但存 在下列情况之一: 1)中一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底面或相邻基底高程的坡 度大于10%; 2)中一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 向上的厚度差值大于0.056(6为基础宽度)。 3同一高层建筑虽处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同一工程地质单元 但各处地基土的压缩性有较大差异时,可在计算各钻孔地基变形 计算深度范围内当量模量的基础上,根据当量模量最大值Esma 和当量模量最小值Esmin的比值判定地基均匀性。当 8.2.3中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时,可按不均匀地基考虑

表8.2.3地基不均匀系数K界限值

在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GB 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某一个钻孔的压缩模量当量值 E。应根据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在各层土的层位深度内积分值A;和 各土层压缩模量E(按实际应力段取值)按下式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