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84-2018 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作业规范

DB11/T 1584-2018 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作业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58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78.41K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1786
免费资源

DB11/T 158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584-2018 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作业规范简介:

DB11/T 1584-2018 是北京市的地方标准,全称为"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作业规范"。这份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有限空间(如管道、井下、箱体内、隧道等)中可能发生的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理和现场勘查工作,旨在规范和指导这类事故的现场勘查作业,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提供科学有效的证据,减少二次伤害,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的准备、现场保护、现场勘查、证据收集与保存、现场恢复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包括对现场的初步评估、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分工、证据的提取与记录、现场的复原等工作。同时,标准中还强调了人员的培训和应急处理方案的制定,以确保在面对此类事故时,能够迅速、准确、安全地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DB11/T 1584-2018 是为了确保在有限空间事故中,能够有效地保护现场,进行科学的勘查,为事故原因的查明和责任的认定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对人员生命安全的一种保障。

DB11/T 1584-2018 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作业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DB11/T 15842018

监护人员guardians

为保证勘查人员安全,在有限空间外对有限空间内勘查作业进行专职看护的人员。

4.1勘查人员接到事故勘查任务后,应询问并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事故现场存放物 品情况,成立技术勘查工作组。 4.2技术勘查工作组成员应不少于3人,设计勘查方案,明确各自工作职责。 4.3事故现场检测和样品采集应由具备现场勘查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4.4事故现场检测和采样设备应便于携带,并配备通讯、照明、储存等基本工作保障设备,技术性能 要求参见附录A。 4.5样品采集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样品应独立保存。每件样品的采集应使用清洁无污染的采样工 具和独立的保存介质。 4.6现场勘查人员应配备合格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保证勘查过程安全。 4.7现场勘查人员进入事故有限空间时JGJ 1-1991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有限空间外应设有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符合以下工作要求: a)与现场勘查人员明确联络信号,并保持有效联络; b)密切监视现场勘查人员的工作状态,不得擅自离开; c发生异常状况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5.1应准备现场检测记录表、现场询问记录表、记号笔、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样品转运单等记录 用品。 W安 5.2应准备能够记录事故现场声音、影像等数据的采集设备。 5.3应准备气体快速检测设备用于事故现场气体浓度检测,仪器应配有延长采集管或具有无线传输功 能。 5.4应准备能够抽取现场气体进行实验室分析的设备和容器,满足主动(泵吸式或真空负压式)全空 气米样。 5.5应准备能够采集有限空间内液体的设备及符合要求的液体储存容器。 5.6应准备表层沉积物采集器,一般选择抓斗式(掘式)采泥器、锥式采泥器等,并携带符合要求的 沉积物储存容器

DB11/T 15842018

5.7应准备符合DB11/T1293.3规定的化学防护装备及符合DB11/852.3规定的个体防护用品。

现场勘查人员在进入事故现场前, 应根据现场情况辨识危害因素。按氧气测定、可燃性气体测定、 有毒气体测定、总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顺序对有限空间内空气进行快速检测,评估有限空间安全状态

7.1.1事故现场应采集测定各种物理状态的样品,包括气体、液体、沉积物。 7.1.2气体样品测定项目应至少包含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磷化氢、氰化氢、可燃性气 本、总挥发性有机物。 .1.3液体及沉积物样品测定项目应至少包含硫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7. 2. 1 布点要求

2.1.1检测点位的选择应符合《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206)中的规定。 2.1.2应根据有限空间的实际情况和作业人员进入及作业全程的呼吸带区域确定检测点的位置 2.1.3地下有限空间检测点的确定应符合DB11/852.2的规定,

7. 2. 2 采集要求

7.2.2.1气体样品采集应在正常工况下或模拟事故发生时的作业状态下进行。若不能满足时,应在勘 查报告中说明。 7.2.2.2气体样品采集应按照附录B要求执行。

7.2.3.1硫化氢含量的测定应选择CJ/T307、HJ871、HJ872规定的方法测定。在使用比长式检测管 法检测时,应从高浓度量程向低浓度量程进行测定。 7.2.3.2氧含量的测定应按CJ/T307和附录C规定的方法同时测定。 7.2.3.3挥发性气体成分的测定应选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9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GBZ/T300.59)、JY/T003、HJ759、HJ919、HJ920规定的方法测定。 7.2.3.4总挥发性有机物应按CJ/T307规定的方法测定。VD 7.2.3.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应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 氧化碳》(GBZ/T300.37)规定的方法测定。 7.2.3.6磷化氢含量的测定应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160.30)规 定的方法测定。 7.2.3.7氰化氢含量的测定应按HJ/T28规定的方法测定。 7.2.3.8 可燃性气体含量的检测按应按CJ/T307规定的方法测定。 径测定时晟满总时下要或

7.2.3.8可燃性气体含量的检测按应按CJ/T307规定的方法测定

DB11/T 15842018

a)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技术性能及适用范围应符合《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 206)的要求: b) 直读式气体检测仪应在有效的计量检定日期内,并经期间核查后确认在合格准用状态下方可使 用; 使用直读式检测仪器检测时,每次检测的通气时间要大于仪器的响应时间,两次测定的间隔时 间要大于仪器的恢复时间; d) 每个检测点测定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气体、总挥发性有机物时,应进行重复性验证后进行 评估并记录。 2.3.10使用恒流采样器采集气体前后应用一级皂膜流量计对采样流量进行校准,流量的示值误差应 大于±5%。 2.3.11采集样品的气袋(瓶、罐)应及时密封,给予唯一标识并记录采样信息。液体吸收瓶应根据 测物质的特性,避免高温高压、光照等影响,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采集样品的吸收瓶、气瓶(罐)、 袋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受到颠簸、挤压、碰撞等外力影响

7.2.3.10使用恒流采样器采集气体前后应用一级皂膜流量计对采样流量进行校准,流量的示值误差应

7.3.1.1采集液态样品应在有限空间内的各个代表性液体断面及点位。 7.3.1.2断面采样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位置,在水深大于1m时,应在表层液面下1/4深度处采样,水 深等于或小于1m时,在水深的1/2处采样。 7.3.1.3采集液态污染物的泄漏源中的样品,如水管道、水桶、水箱(井)等

7. 3. 2 检测要求

7.3.2.1液体申硫化物的测定应按HJ/T60规定的方法执行。 7.3.2.2液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应选择JY/T003、HJ686规定的方法执行。 7.3.2.3液体采集后,应尽量减少样品组分变化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尽快进行分析。如不能及时分析 立根据不同测定项目采取不同的保存方法。不同测定项目所用容器、样品量及保存方法应参照HJ493 标准规定的方法执行。 7.3.2.4采样后应及时密封,给予唯一标识并记录采样信息。

3.2.4采样后应及时密封,给予唯一标识并记录采样信息。 3.2.5应设置空白对照实验:采水器应清洁无污染,每种采样及保存液体的容器应至少设有 容器随采样全程送至实验室,注入高纯水后进行待测物质对照实验。

7.4.1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应按GB17378.3规定的方法执行。 7.4.2沉积物样品的保存运输应按GB17378.3中规定的方法执行。 7.4.3沉积物样品中硫化物的测定应按GB17378.5规定的方法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按HJ741 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

7.5.1应记录现场的环境状况及有限空间结构并描述事故现场特征。环境状况应包括温度、相对湿度 风速、大气压、热辐射等参数,测量方法可参照GB/T18204.1;空间结构应包括有限空间内的长度、 宽度、高度及与外部连通状况。

DB11/T 15842018

7.5.2应在识别事故现场危害因素时,记录检测数据。包括气体现场检测点的位置、检测参数名称、 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检测时间、检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等信息。 7.5.3应详细记录气体、液态污染物、沉积物的采样信息。 .5.4应使用摄像机或相机记录现场状况,绘制现场示意图,并标记采样、检测点位。在涉爆环境时 电子设备应选用具有防爆功能的产品。 7.5.5现场勘查所检测和采集的气体、液体、沉积物样品应在现场勘查结束时封存。现场勘查记录和 采集样品由现场勘查人员、复核人、被勘查单位负责人或见证人逐一签字确认。

3.1勘查报告中应包含事故现场情况描述、现场勘查记录、现场检测数据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符合 下列要求: a)现场检测数据应报告样品编号、样品状态、检测参数、检测位置、检测设备名称、检测方法、 标准物质等信息; b 氧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磷化氢、氰化氢、可燃性气体、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 应报告具体含量。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实验室检测应报出该物质的定性名称及相似度,宜给 出含量; c) 液体及沉积物中硫化物浓度应报告具体含量。液体、沉积物中挥发性有机物实验室检测应报 出该物质的定性名称及相似度,宜给出含量。 3.2勘查报告应由现场勘查人、主检人、审核人、签发人四级审核签字。 3.3勘查报告的原始记录、照片、录像、平面图等信息应永久保存

DB11/T 1584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事故勘查仪器设备配备清单

表A.1事故勘查仪器设备配备清单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气体样品采集方法 气体样品采集方法和要求按表B.1规定执行。

DB11/T 15842018

表B.1气体样品采集方法和要求

DB11/T 15842018

有限空间空气中氧含量的测定比长式检测管法

环境空气进入氧气检测管,氧气与吸附在硅胶上的黑色三氯化钛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钛色柱,在 定范围内,变色长度与氧含量成正比。反应式如下: O,+ TiCl1;Tio,

C. 2. 1 采样装置

C. 2. 1. 1检测管

险测管的灵敏度、准确度、 比长式检测管由玻璃管、指示粉、 刻度线和隔离层等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C.1。

C. 2. 1. 2 采样器

比长式检测管结构示意

与检测管配套使用的手动或自动采样装置,主要分为注入式、真空式和囊式采样器等。采样器 采样终点指示装置,其气密性和采样体积误差应符合GB/T7230

《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GB 31247-2014》C. 2. 1. 3后处理管

C. 2. 1.4 集气袋

容积不小于3L,内衬及孔口材料应选用聚四氟

C.2. 1.5 玻璃注射器

C. 2. 2 测定前的准备

C.2.2.1检测管的检查

检测管在使用前,应核查有效期,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超过有效期、有管尖断裂、药剂松动 或刻度线不清等现象时,不得使用

C.2.2.2采样器的检查

《物联网智能家居 设备描述方法 GB/T35134-2017》.2.2.3集气袋的检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