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14标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桥14标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54.1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129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铁路桥14标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铁路桥14标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详细的施工计划,主要用于指导大型铁路桥梁建设项目14标段的建设过程。14标可能是指工程的特定部分,如第14个施工段或者第14个桥梁结构单元。

这个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对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结构类型、工程特点等基本信息进行介绍。 2. 施工目标和任务:明确施工的目标,如桥梁的建设质量、工期、安全要求等。 3.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的配置。 4. 施工进度计划:详细列出各阶段的施工时间表,包括主要施工活动、关键节点和里程碑。 5. 施工方法和工艺:介绍采用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可能包括桥梁的预制、吊装、安装等步骤。 6. 资源配置:根据工程需求,对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 7. 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制定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措施,以及环保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 8. 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识别可能遇到的施工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写,以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施工条件。

铁路桥14标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①预应力钢绞线和高强精轧螺纹钢筋的进场检查

首先,进场材料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其次,进场时要进行外观检查。钢绞线表面不得带有降低钢绞线与砼粘结力的润滑剂,油渍等物质,表面不得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高强精轧螺纹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机械损伤、氧化铁皮、结疤、劈裂;进场材料须进行力学性能检验(见锚具进场要求)。

②张拉机具和锚具的进场要求

   ③电动油泵的检验

CJJ 122-2017: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无水印 带书签)    包括油泵是否是正常使用、储油量是否满足要求等。

  在千斤顶、油泵、压力表校验合格后,需将其组合成全套设备,进行设备的内摩阻校验,并绘出油表读数和相应张拉力关系曲线。配套标定的千斤顶、油泵、压力表要进行编号,不同编号的设备不能混用。

钢绞线的下料、编束和穿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锯切割,禁止电、气焊切割,以防热损伤。

   ②按设计预应力钢束编号编束。编束后用18~20#铁丝将其绑扎牢固,并将每根钢绞线编码标在两端。

  ③中短束(直束L≤60M、曲束L≤50M)由人工穿束;长束和曲束用牵引法。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内杂物,观察有无串孔现象,再用风压机吹干孔内水份。为减少张拉时的摩阻力,对长曲束钢绞线在进孔前应涂中性肥皂液。

钢绞线在张拉前需做锚口摩阻、纵向管道需做管道摩阻试验以测定实际情况与设计是否一致,如有偏差则调整张拉力,使钢绞线锚下控制应力与设计相一致。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为主,钢束伸长值作校核。

  钢绞线的张拉程序如下:

   ①检查张拉梁段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 且龄期3天以上,方可进行张拉。

   ②检查锚垫板下砼是否有蜂窝和空洞,必要时采取补强措施。

   ③清洁锚垫板上的砼,修正孔口,绘出锚圈安放位置。

   ④将千斤顶、油泵移至梁体张拉端,为减少摩阻损失,采用两端同时张拉。

   ⑤钢束张拉时先单根预张拉,吨位为控制吨位的10%,使每束钢绞线受力均匀,并在初张拉后划量测伸长值记号。

   ⑥锚固时应一端先锚,另一端张拉力不足时,补足设计拉力后锚固。

⑦钢绞线的割丝采用用砂轮锯切割。

  横向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工艺同纵向预应力的张拉。需注意的是其张拉顺序为:先张拉中间束,后拉两边束。

  每节段的竖向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应注意最后一束需留至下一节段完成后方可张拉。 

①压浆通气孔的设置

对于长束(大于60M)和长曲线束(大于50M),在其中间和最高点位置要设置压浆通气管道。通气孔可用塑料管或钢管,并将其引出梁顶面400~600mm, 通气孔在施工时要用木塞塞紧。

②在张拉工艺完毕后,应立即将锚塞周围预应力筋间隙用水泥浆封锚。封锚水泥浆抗压强度不足10Mpa时 ,不得压浆。

  ③用压力水冲洗孔道。并用压缩空气排除孔内积水。

  ④压浆顺序应先下后上,并应将其中一处的孔道一次压完,以免孔道漏浆堵塞邻近孔道,如集中孔道无法一次压完时,应将相邻未压浆孔道用压力水冲洗,使得今后压浆时通畅无阻。

  ⑤出浆孔在流出浓浆后即用木樽塞紧,然后关闭连接管和输浆管嘴,卸拔时不应有水泥浆反溢现象。

⑥压浆完毕后等待一定时间,一般0.5~2小时,拆除压浆孔及出浆孔上的阀门管节,并冲洗干净。

具体步骤见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图:

安装托架、预压→支立底模、外模板→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底、腹板预应力管道→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预应力管道→封端模→灌注砼→养护→张拉预应力筋

二、 梁体标准段施工

按设计要求,各T构从1#块开始进行悬臂对称现浇施工,各梁段一次灌注,平衡施工。本桥使用的菱形挂篮具有外形美观,受力明确,变形小,操作安全,移动方便,并且施工作业面大等特点。本挂篮创造了五天半施工完一个梁段的好成绩。另外,使有国内先进的线型控制软件,进行线型控制,能确保证合拢精度小于2cm。

本桥挂篮按适用最大梁段重2000KN设计,设计为无平衡重自行式菱型挂篮,自重60吨。 菱型挂篮由主构架、底模架、前上横梁、行走及锚固系统等组成。结构简图见附图( )。

  ①主构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部分,由两片桁架及联接系和门架组成。均采用栓接。

  ②底模架是由前后横梁,底模纵梁和底模构成一个平台,前横梁设4个吊点,后横梁设3个吊点。

  ③前上横梁联接于主构架前端的节点处,约一半的梁段和底模的重量通过吊带传递给它。

  ④走行及锚固系统由轨道、钢轨、前后支座(后支座为反扣轮)、手动葫芦等组成。

  这种挂篮走行方便,前后作业面开阔,不影响后续施工作业。

以0#段作为挂篮的起步梁段。利用缆索吊在其上拼装,按走行及锚固系统→主构架→前上横梁→底模架的顺序安装好两套挂篮,将外模从0#段拖出,调整好挂篮的底模和内外模板的标高。

首先在梁段顶面找平并测量好轨道位置,铺设垫枕和轨道,然后脱模,将底模用倒链滑车吊挂在外模走行梁上,松开主构架后锚,用倒链牵引前支座使挂篮、底模架、外侧模一起向前移动至下一节段预定位置并重新锚固在轨道上。安装后吊带,将底模架吊起。其次在该梁段上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然后解除1个前一梁段上的后吊架,移至该梁段预留孔道安装好,再解除另一个。走行梁就位后调整好外模板和底模标高,内模在底板和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才拖出,最后封端模。

拆除顺序如下:

利用缆索吊吊着外侧模移至岸上拆除。

用缆索吊吊住底模前后横梁,徐徐下放至船上运走。

  ③合拢段不用的内模、内走行梁,在合拢段施工前拆除,可从两端梁的出口拆除。

  ⑤主构架可用缆索吊吊至岸上,分片拆卸。

  ⑥拆除轨道及钢(木)枕。

①挂篮的安装、行走、使用及拆除过程均系高空作业,因此一定要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随时进行安全检查。

  ②现场技术人员必须随时检查挂篮位置,前后吊带,吊架及后锚杆等关键受力部位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③施工中应加强观测标高、轴线及挠度等。并分项作好详细记录,每段箱梁施工后,要整理出挠度曲线。

  ④灌注前后吊带一定要用千斤顶张紧,且三处要均匀,以防承重后和已成梁段产生错台。

  ⑥T构两边要注意均衡作业。砼灌注对称进行,挂篮移动时,两边距离差不要大于40cm,移动速度应缓慢,不大于10cm/min。

⒉ 钢筋、预应力和混凝土施工

标准段的钢筋、预应力和混凝土施工详见0#段施工方法。

标准段悬灌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 边跨不平衡段、合拢段施工

根据设计的不平衡段的长度,处理相应的支架基础。首先将要处理地表土清除40cm,夯实,挖成台阶,铺20 cm碎石,夯实,灌注C20混凝土条形基础,用拼装式桁梁架设满堂支架。上铺工字钢作为分配梁(见边跨不平衡段施工支架图),并通过基础上的预埋件利用千斤顶和预应力钢索进行预压。立模灌注混凝土(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见0#块施工工艺)。

边跨不平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处理基础→拼装支架→预压→安装支座→支立底模、外模板→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底、腹板预应力管道→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预应力管道→封端模→灌注砼→养护→张拉预应力筋

2.边跨、中跨合拢段施工

合拢段的施工必须遵守低温灌注、又拉又撑(刚性锁定)这两个原则。利用梁体钢束临时张拉一定吨位将边跨不平衡段和T构拉结,顶撑是在梁顶底板顶面设置反力座,通过焊接将型钢与反力座固结。刚性锁定可以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合拢口间距的明显变化,完成合拢段的刚性锁定后,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时灌注混凝土,新灌注的混凝土在气温上升的环境中,以受压状态达到终凝,从而预防合拢段混凝土的开裂(见锁定示意图)。

合拢边跨时在两个T构的中跨端进行压重,重量按设计要求配置,然后前移挂篮,利用边跨挂篮的外模、底模作边跨合拢段的外模、底模,模板通过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于既有梁体上(见合拢段施工示意图),进行刚性锁定,解除边墩支座锁定,绑扎钢筋,安设直线段内模,灌注砼。

边跨合拢段施工完成后,进行中跨合拢段施工。利用中跨挂篮的外模、底模作中跨合拢段的外模、底模,模板通过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于既有梁体上(见合拢段施工示意图),进行刚性锁定,绑扎钢筋,安设直线段内模,灌注砼。

合拢段混凝土等级高于梁体混凝土一个等级,以便能及时张拉预应力束;灌注应在一天中气温最低的午夜进行,并要在 4小时内灌完。使用微膨胀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同时应加强合拢段砼的养护工作。

DLT1520-2016 火电厂烟气中细颗粒物 (PM2.5)测试技术规范 重量法五、 刚构连续梁的线形控制及动静载试验

箱梁在施工过程中,其挠度变化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其标高在悬灌过程中受到梁段自重、预应力张拉、施工荷载、温度变化以及砼的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在合拢过程中还受体系转换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梁体的立模标高,保证梁体的线形,是连续刚构施工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本桥施工中我们拟采取以下几点进行控制

⒈ 理论立模标高的计算

根据梁段的结构和施工顺序和工艺,对梁体进行时段划分,对施工过程中影响挠度的数据输入计算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弹性分析和时效分析,对悬臂现浇法施工的结构从开始到竣工整个过程中任一时刻的结构内力变形情况进行计算,从而计算出每一节段的标高。另外考虑挂篮结构的弹性及非弹性变形,确定施工时的理论立模标高。

从箱梁2#节段端部开始, 每个断面在顶板上设置三个观测点(中线、腹板两侧100厘米处),用以观测各节段端部标高变化量,测量时间分别为(按施工顺序):①浇筑节段砼前。②浇筑节段砼后。③纵向预应力束前。④张拉纵向预应力后。⑤移动挂篮前(指即将进行下一节段作业前)。

测量数据经严格复核后,报线型控制小组(由设计、监理、 施工三方组成)跟踪电算DB62∕T 3158-2019 表面增强竖丝复合岩棉板(PRR)建筑保温应用技术规程,以定出下一节段立模标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