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方案

混凝土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7.0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642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混凝土施工方案简介:

混凝土施工方案是一种详细规划,用于指导在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如何正确、高效地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工程概况:明确项目名称、地点、规模、结构类型、混凝土种类等基本信息。

2. 施工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水泥、砂、石子、水、添加剂等)、搅拌设备、模板设计、钢筋绑扎等。

3. 混凝土拌制:描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以及拌合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4. 浇筑计划:根据结构特点,规划浇筑的顺序、方式(如泵送、人工浇筑)、速度和时间。

5. 模板支撑:说明模板的选择、安装、固定和拆除的步骤,确保混凝土成型的准确和质量。

6. 养护管理:混凝土浇筑后需要保湿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增长。包括养护时间、温度、湿度控制等。

7. 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如强度测试、平整度检查、外观检查等。

8. 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9. 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设备故障、材料短缺等突发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每项施工活动都需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结构的稳定性。

混凝土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混凝土的浇筑应按由远及近,先墙柱后梁板,先低

跨后高跨的原则进行施工。

墙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下料,使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小于2m,确保

混凝土不离析;梁板混凝土浇筑按划分的施工段连续浇筑,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浇捣时地下室墙体不留垂直施工缝RBT 214-2017标准下载,水平施工缝留置距板底500mm处;结构梁板原则上不再留施工缝,如因特殊情况(如停水、暴雨等),其施工缝按规范可以留置在次梁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并留成垂直缝。

送混凝土前,输送泵管应接至最远程。布置应顺直,转弯位置的锚固要

牢固可靠。凡经过水平位置的管道,要用支架或木垫枋等垫固,不得直接与模板、钢筋接触。若放在脚手架或垂直穿过每一楼层时,应用钢管、木枋等加以锚固。泵送时,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开始泵送时,泵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当混凝土供应不足运输不正常的情况下,可放慢泵送速度,但最长不得超过15min压送一次。若泵送中途停歇超过60 min时,要予以清管或添加自拌混凝土,以保证泵机连续工作。当发生堵管时,可重复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再泵送。堵管严重时,可根据输送压力值测出堵塞的大概位置,然后进行拆除,排除阻塞物。进入高温天气施工时,泵机及出料口均应设置遮阳设施,用草包或麻袋裹水平管并浇水湿润,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柱梁接头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的处理方法

本工程墙柱与梁板采用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混凝土时必须保证

墙柱梁板节点区为高等级混凝土,拟采取以下措施:

将高等级混凝土浇注范围扩大至墙柱四周各加宽50cm的部位,在这一

个部位,采用支模专用“快易收口网”封堵,并固定在钢筋上,该模板

既避免了混凝土随意流淌,又能保证模板两侧混凝土结合良好。

浇筑混凝土时,按不同的混凝土标号采用两台混凝土泵分别进行,按照

梁板混凝土浇筑顺序和速度,控制柱墙混凝土浇筑速度,保证在高标号混凝土初凝前梁板部位混凝土连续浇筑。

混凝土振捣除楼板采用平板式振动器外,其余结构均采用插入式振动

器。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浮落;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且要注意“快插慢拔,不漏点”,上下层振捣搭接不少于50mm,平板振动器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1.3 混凝土标高控制

本工程浇筑量大,按照施工工艺,墙柱、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对于±0.000以下混凝土面标高的控制,采用水准仪,塔尺测量,在混凝土墙体的竖向钢筋上测设若干个比底板高1000 mm的水平标高,用红油漆作标记,用来控制混凝土的平整度。对于±0.000以上混凝土面的标高控制则同时将其测设在塔吊的标准节上,以后每隔一层测设一次。若该标高与对应的楼板面标高不一致时,则要精确测设在竖向钢筋上的标高(即红标记)。

1.4 混凝土的找平及养护

楼地面找平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后,采用机械抹光,并使用一台水准仪跟

班复测整平,确保混凝土面的平整,屋面、卫生间、厨房等需做防水部

分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原浆压光。所有的水平结构混凝土在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前,必须进行蓄水试验,其中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蓄水试验不小于24小时,普通混凝土蓄水试验不少于24小时。

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其进行养护,楼板采用蓄水或铺湿

麻袋养护,竖向结构采用包湿麻袋养护,板底、梁底以及梁侧采用浇水养护,养护时间防水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普通混凝土不小于7天。

混凝土强度达到1.5N/m2之间不得在其上踩踏,不得在其上堆放钢筋、

模板和钢管等重物,也不允许安装模板及支架。

2 避免普通混凝土表面出现可见裂缝的方法及处理措施:

选用水化热较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可以避免应水化热产生的裂缝,

同时应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可以有效的减少裂缝饿产生。

减小水灰比,混凝土的塌落度在保证泵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小,浇

筑过程中禁止随意加水,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高温季节施工时,应在混凝土输送泵管上

覆盖麻带,避免在烈日下暴晒。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竖向构件应挂麻袋浇水保养,水平构应覆

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宜分开浇筑,可以有效的制止裂缝的出现。

混凝土振捣必须保证其密实性,底板、楼板应采用平板振动器复振。

梁板的底模应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拆除。

墙的水平钢筋应设置在外侧,且其间距不宜过大。

出现裂缝的处理办法:分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和贯穿裂缝两种情况。

3 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处理:

沿裂缝用二甲笨清洗干净后用配置好的环氧树脂胶(软)涂刷一遍。

用配置好的环氧树脂胶(硬)封闭2遍。

贯穿裂缝:贯穿裂缝必须征求设计意见后请专业公局进行灌浆处理。

4 混凝土质量常见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和处理

麻面是结构构件表面上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现象。

产生原因:模板润湿不够、不严密,漏刷隔离剂,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以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把粘浆清除干净,并刷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处理方法:先对模伴表面清理干净再刷脱模剂。

露筋是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

产生原因:浇捣时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掉角而露筋。

预防措施:混凝土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出后移动。

处理方法: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将孔洞周围润湿,模板支成开口状,再用比原来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将孔洞补平,混凝土浇筑后注意养护,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去模板,用凿子将表面多余的混凝土剔除。

蜂窝是结构构件中形成有蜜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材料配合比不准确,或搅拌不均,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等。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处理方法: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砂浆前,先用压力水清洗润湿。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处理方法: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将孔洞周围润湿,模板支成开口状,再用比原来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将孔洞补平,混凝土浇筑后注意养护,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去模板,用凿子将表面多余的混凝土剔除。

缝隙和薄夹层是将结构分隔或几个不相连接的部分。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预防措施: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缺棱掉角是指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

产生原因: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造成棱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化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损坏。拆模过早或拆模后保护不好造成棱角损坏。

4.7 混凝土强度不够

产生强度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现场浇捣和养护四个方面造成的。

配合比设计方面:有时不能及时测定水泥的实际活性,影响了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的正确性,另外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时选用不当;外加剂用量控制不准,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

搅拌方面:任意增加用水量,配合比以重量折合体积比造成称料不准;

搅拌时颠倒加料顺序及搅拌时间过短等,造成搅拌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现场浇捣方面:主要是施工中振捣不实及发现混凝土离析现象时,未能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

养护方面:主要是不按规定的方法、时间对混凝土进行妥善的养护,以

5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混凝土的强度(抗压)不应小于1.2MPa;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SZDB/Z 69-2018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且不得积水;在浇混凝土前,首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厚10mm~15mm),并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6 特殊部位的混凝土处理办法

屋面、空调外机位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保证振捣密实,并用平板振动器复

振,结构隐蔽前需蓄水养护48小时。

预留管洞处的混凝土处理方法:楼板在施工过程中有许多预留管洞,管

道安装后如何保证四周混凝土的密实度是保证工程质量大关键。管道安装完成后,将预留洞口四周的松动石子凿除,湿润后用掺加微膨胀剂的C20防水细石混凝土堵实成倒喇叭形状。必须分两次堵实,第一堵至2/3处蓄水湿润24小时后无渗漏在堵下一道,再蓄水48小时检验。

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基础底板及转换层的施工须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混凝土养护采用麻袋覆盖保温养护,并采用电脑测温进行温差控制。

DB42/T 1601.4-2020 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 第4部分:报告评级规范.pdf7.1 大体积混凝土特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