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pdf简介: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石油化工行业防雷设计的专业规范。该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同发布,旨在指导和规范石油化工企业中各类石油化工装置的防雷设计,以保证生产安全,防止雷电引发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的防雷等级、防雷设施的设置、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防雷装置的选型和安装要求,以及雷电防护系统的检测维护等内容。它涵盖了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储罐、塔、容器、管道、电气设备等可能受到雷电影响的各个方面,对雷电防护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指导。
遵循这一规范,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对石油化工装置造成的损害,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同时也是企业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设有屋顶,建筑外围护结构局部采用墙体,所占面积不超过该 建筑外围护体表面面积1/21/3(不含屋顶和地面的面积)的生产性 建筑物
闪击直接击于打在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 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 即闪电电涌,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DB62∕T 2995-2019 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基层场站设计规范,危及人身安全或打 设备。
2.0.11 防雷装置
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用于来减少雷击闪击击于生产装置而造成的物理质损害 内一个完整系统,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2. 0.21接地电阻
2.0.23冲击接地电阻
根据按通过接地极体流人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
根据按通过接地极体流人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 (接地极上对地电压的峰值与电流的峰值之比)。
4基本规定 4.2户外装置区场所 4.2.2石油化工装置的户外装置区,遇下列情况之 一时,可不进 行防直击雷的设计,但应可靠接地: 1 在空旷地区分散布置的水处理场所(重要设备除外); 2 安置在地面上分散布置的少量机泵和小型金属设备; 3 地面管道和管架。 4.2.6 防直击雷的引下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置在地面上高算立的生产设备应利用其金属壳体作 为引下线; 2生产设备通过框架或支架安装时,宜利用金属框架作为引 下线; 3高大炉体、塔体、桶仓、大型设备、框架等应至少使用两根 引下线,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手18m; 4在高空布置、较长的卧式容器和管道(送往火炬的管道) 应在两端设置弓引下线,间距超过18m时应增加引下线数量; 5引下线应以尽量直的和最短的路径直接引到接地体去,应 有足够的截面和厚度,并在地面以上加机械保护; 6利用柱内纵向主钢筋作为引下线时,柱内纵向主钢筋应采 用箍筋绑扎或焊接;正常使用中承受机械应力的结构部分中的金 属部分不应作为保护接地或保护联结导体
4.3户外装置区的排放设施
4.3.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放空口,应设置接闪器加以个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放空口,应设置接闪器加以保护。接 为保护范围应符合本规范第5.11.2条的规定。此时,放空口
外的爆炸危险气体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且接闪器的 顶端应高出放空口3m,水平距离宜为4m~5m。
1储存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可燃液体的设备,在生产紧 急停车时连续排放,其排放物达到爆炸危险浓度者(包括送火炬系 统的管路上的临时放空口,但不包括火炬); 2储存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可燃液体的储罐,其呼吸阀 不带防爆阻火器者。
5.1.3直接安装在地面上无基础墩的的小型炉子,应在炉体的
口强板(筋)上焊接接地连接件,接地线与接地连接件连接后,沿框 只引下与接地装置相连。
5.1.4每台炉子应至少设两个接地点,且接地点间距沿周长计算
5.8框架、管架和管道
5.8.1钢框架、管架应通过立柱与接地装置相连,其连接应采用接 地连接件,连接件应焊接在立柱上高出地面不低于450mm的地方,接 地点间距不应大于18m。每组框架、管架的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管 道中无阀门、无法兰的管段,接地点间距可不大于30m。
6防雷装置 6.1 接 闪 器 6.1.2杆状接闪器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锌铜包圆钢、不锈 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针长1m以下:圆钢直径为12mm;钢管直径为20mm,壁 厚不小于2.8mm; 2针长1m~2m:圆钢直径为16mm;钢管直径为25mm,壁 厚不小于3.2mm; XX 3独立烟肉顶上:圆钢直径为20mm;钢管直径为 40mm,壁 厚不小于3.5mm。 6.1.3线状接闪器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锌包圆钢,圆钢直 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²、厚度不应小于 2.5mm。悬链式的线状接闪器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 镀锌钢绞线。
6.2.2明敷引下线应根据腐蚀环境条件选择,宜采用热镀锌圆钢 或扁钢、锌包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 50mm、厚度不应小于2.5mm。
6.2.2明敷引下线应根据腐蚀环境条件选择DLT1033.5-2014标准下载,宜采用热镀锌圆钢
6.2.4专设引下线应在距地面0.3m~1.8m处设置断接卡
2理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通常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 、或扁钢或锌包圆钢。区域内人工接地体的材料宜采用同
.3.3由钢质材料构成的理地设备 、管道和建(构)筑物基础,接地
体宜选用自然电极电位比铁更负(低)的金属材料(加厚锌钢材料), 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区域内采用阴极保护系统时,接地 装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加厚锌钢材料(简称锌包钢)作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宜 采用圆形锌包钢,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垂直接地体宜采用圆柱 锌包钢,其直径不应小于16mm。锌层应为高纯锌(Zn≥99.9%), 钢芯与锌层的接触电阻应小于0.5m2。 2当土壤电阻率小于502·m时,水平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 小于1mm,垂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当土壤电阻率大 于或等于502·m时,水平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0.5mm,垂 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在进行区域性阴极保护时,宜采 用牺牲阳极法,接地体应兼作阳极;当土壤电阻率不大于20α·m 时,水平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垂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 小于5mm;当土壤电阻率大于20Ω·m且不大于502·m时,水平 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垂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 3mm; 土壤电阻率大于50α2·m时,水平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 于0.5mm,垂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土壤电阻率与 锌层厚度的关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体宜选用自然电极电位比铁更负(低)的金属材料(加厚锌钢材料), 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区域内采用阴极保护系统时,接地 装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加厚锌钢材料(简称锌包钢)作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宜 采用圆形锌包钢,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垂直接地体宜采用圆柱 锌包钢,其直径不应小于16mm。锌层应为高纯锌(Zn≥99.9%), 钢芯与锌层的接触电阻应小于0.5m2。 2当土壤电阻率小于50Qm时,水平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 小于1mm,垂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当土壤电阻率大 于或等于502·m时,水平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0.5mm,垂 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在进行区域性阴极保护时,宜采 用牺牲阳极法,接地体应兼作阳极;当土壤电阻率不大于20α·m 时,水平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垂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 小于5mm;当土壤电阻率大于20Ω·m且不大于502·m时,水平 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垂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 3mm;土壤电阻率大于50α·m时,水平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 于0.5mm,垂直接地极锌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土壤电阻率与 锌层厚度的关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土壤电阻率与锌层厚度表
3当使用铜质材料时,阴极保护应采用外加电流法
当使用铜质材料时GB∕T 30593-2014 外墙内保温复合板系统,阴极保护应采用外加电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