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256-2019 煤层气储层评价.pdf

NB/T 10256-2019 煤层气储层评价.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039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256-2019 煤层气储层评价.pdf简介:

NB/T 10256-2019 是中国国家标准《煤层气/煤矿瓦斯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的一部分,它专门针对煤层气储层的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煤层气储层评价是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确定煤层气的资源量、可开采量、储层特性、储层压力和储层的有效性等。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储层地质评价:对储层的地质构造、岩性、储层厚度、渗透率、储层连通性等进行详细评估,以了解储层的地质条件。

2. 储层物性评价:包括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压裂性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煤层气的流动性和开采难度。

3. 储层压力评价:评估煤层气的压力状态,包括原始压力、残余压力和开采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这对于合理设计开采方案至关重要。

4. 环境影响评价:考虑储层的稳定性、环境保护等因素,以确保煤层气开发的可持续性。

5. 经济评价:根据储层的评价结果,对煤层气的开发经济性进行评估,包括储量、开发成本、经济效益等。

总的来说,NB/T 10256-2019 是一套用于指导煤层气储层勘查和评价的技术规程,为煤层气的有序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NB/T 10256-2019 煤层气储层评价.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牛。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751 中国煤炭分类 GB/T694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GB/T15588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 GB/T15589 显微煤岩类型分类 GB/T18023 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类 GB/T19559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 GB/T19560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 GB/T29119 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 GB/T29172 岩心分析方法 GB/T30050 煤体结构分类 DZ/T021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MT/T968 煤裂隙描述方法 NB/T10013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 SY/T5615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潜力区prospectingplay 含煤盆地中具备煤层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的区带。 2 有利区favoritearea 在潜力区内,煤层气成藏要素匹配、煤层埋深适中、主力煤层厚度大、煤层含气量高、资源丰度 高、试采产量达到控制储量计算标准的煤层气成藏区。 3 富集区 targetarea

NB/T 102562019

地质储量丰度高,排采产量高,达到煤层气探明储量规范要求,具有经济效益的煤层气可开发区。 3.4 原生结构primarystructure 由成煤原始物质及成煤环境所形成的结构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从区域煤层气地质调查至提交煤层气探明储量所有勘查活动中的储层评价工 作。在各勘查过程中,储层评价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潜力区评价阶段、有利区评价阶段和富集区评价 阶段: a)潜力区评价阶段:在含煤盆地煤田勘查基础上,从对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煤层气地质调查开 始,到确定具备煤层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区带的过程。 b)有利区评价阶段:在潜力区评价基础上,优选出有利区,达到提交煤层气控制储量要求为止 的地质评价过程。 c)富集区评价阶段:在有利区评价阶段基础上,获得煤层气试采数据开始,到明确富集区,达 到提交煤层气探明储量要求为止的地质评价过程

初步分析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DB41/T 1260-2016标准下载,估算煤层气潜石

潜力区评价阶段以确定煤层气勘查潜力为目标。初步分析工作区构造形态、地层层序、沉积特 征、岩浆岩特征、含煤地层水文地质特征、顶底板岩性特征、煤层发育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化作 用程度、煤储层含气性、煤储层孔隙度、煤储层渗透率、煤层甲烷风化带范围等,分析煤层气成藏条 件,评价研究区勘查潜力,估算煤层气潜在资源量

利用野外露头、煤矿巷道、钻井资料,结合地震 确定煤储层集中分布层段,进 层划分和对比,描述地层组段,分析预测潜力区煤储层的埋深、厚度、平面分布特征。

利用钻井煤心、煤层露头、测井解释、地震反演、煤矿井下煤层的新鲜断面,描述宏观煤岩类 型、煤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类型,物理性质主要描述颜色、光泽、密度、容重。烟煤、无烟煤宏观煤岩 类型划分按GB/T18023的规定执行。褐煤宏观煤岩类型见表A.1。煤的物理性质分类及特征见表A.2 和表A.3。煤的构造类型见表A.4。

5.3.2.2裂隙特征

NB/T 102562019

裂隙特征以肉眼观察描述为主,通过煤层露头、钻孔煤心、测井解释或煤矿井下等资料,确定 裂隙发育和充填程度,划分裂隙类型、分析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评价不同类型裂隙对煤层气成 藏和产出影响。煤裂隙规模类型见表B.1至表B.5。裂隙密度等级、连通性等级及发育程度划分,按 MT/T968的规定执行。煤裂隙参数描述方法,按MT/T968的规定执行

5.3.2.3显微组成

5.3.2.3.1有机显微组分

通过显微镜观测煤薄片、煤光片、光薄片、煤砖或其他测试方法,确定不同煤阶煤的有机显

5.3.2.3.2矿物质

通过显微镜观测煤薄片、煤光片、光薄片、煤砖等,划分煤的无机显微组分(矿物质)识别 物类型。分类按 GB/T15589和 GB/T15588的规定执行。

5.3.3煤化作用程度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为依据方法测试确定煤化作用程度 煤的成因类型划分见表A.5。煤阶分 安GB/T5751的规定执行。镜质体反射率测定方

5.3.4煤储层物性特征

5.3.4.1孔隙特征

5.3.4.2渗透性特征

分析煤储层渗透率,煤心样品的渗透率测试按GB/T29172的规定执行,评价煤储层渗透率。

5.3.5煤储层含气特征

5.3.5.1等温吸附特征

等温吸附实验资料,确定煤储层兰氏体积、兰氏

以煤心测试为依据,结合煤层露头确定煤储层风化带范围、煤层气成分、含气量,低煤阶煤储 层应考虑游离气含量。现场解吸和实验室等温吸附/解吸实验,按GB/T19559和GB/T19560的规 定执行。

5.3.6煤储层温度和压力

根据煤田勘探资料分析煤储层渗透率(k)、储层压力(p)、储层温度(T)、原地应力及梯月

NB/T 102562019

煤储层参数。结合煤的等温吸附试验,估算临界解吸压力等

5.3.7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力学特征

对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样进行岩石力学测试分析,分析项目包括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 积模量、抗剪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评价煤层及顶底板稳定性及可压裂性。

5.4影响煤储层主要地质因素

分析煤储层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沉积特征、构造特征、岩浆岩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等: 沉积特征:分析地层格架(地层系统、地层岩性、含煤地层与构造运动关系、火成岩发育情 况等)、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组合、沉积相类型和演化、沉积相带、层序地层格架)、盆 地特征(盆地形成时间、形成机制、盆地类型、盆地属性、盆地热演化史)等,评价其对煤 储层发育、物性变化、生气条件的影响; 构造特征:认识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分析构造对煤储层含气性及保存影响,重点评价 大地构造背景、区域构造位置、基底性质和地形起伏等特征。认识评价区构造形态和复杂程 度,按照DZ/T0215规定分类执行。了解含煤地层构造形态特征对煤储层影响。重点分析评 价区断裂系统、褶皱和陷落柱特征。构造复杂程度分类见表1; 岩浆岩:了解侵入岩体的类型、分布、大小、深度、侵人方式等,分析侵入岩体对煤储层分 布和构造特征、煤化学性质(包括工业性质、气体组分、含气性、变质程度等)、煤层及其 顶底板岩性、煤体结构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含煤地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动力状况、补一径一排关系及其与煤 储层的水力联系,落实潜力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所处位置(包括滞留区、弱径流一滞留区、 径流一弱径流区、补给区一径流区),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的影响。按NB/T 100132014中附录C和附录D的规定执行

按GB/T29119的规定执行,成果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0)~(1:25000)。成果图包括但 不限于: 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质剖面图(或地震剖面图); 单井柱状图; 主要煤层对比图; 区域构造地质图; 沉积相图: 主力煤层埋深等值线图; 主力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煤层含气量等值线图; 煤层底板等高线等值线图; 岩性及泥岩厚度等值线图。

5.6储层评价参数及分级

NB/T 10256—2019

术为研究手段,平面上以地震解释和预测技术为手段,综合确定有利煤层和含气区。查明有利区机 正,查明煤储层含煤性、含气性、可采性及资源条件等,为煤层气储量计算和富集区评价提供依排

充填程度,评价不同类型裂隙对煤层气成藏和产出影响。重点查明不同煤体结构对煤层气井产能 向。煤体结构分类按GB/T30050的规定执行。

6.3.3煤储层物性特征

煤储层物性特征的评价见5.3.4。渗透率确定以煤层气并注人/压降试并测试为依据,或根据证 量动态模拟确定,并参考煤心样品的渗透率测试和测井资料解释,分析主力煤层物性分布规律 送见表2。

6.3.4煤储层流体产出特征

6.3.4.1根据煤层气排采井产水量(日产水量、累计产水量)、产气量(日产气量、累计产气量)、见 气时间及压力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产能及合理排采制度。 6.3.4.2分析产气量与含气性、储层物性、煤层吸附/解吸特征、临界解吸压力关系。分析产水量与 含煤地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动力状况,补一径一排关系与煤储层的水力联系。分析煤层气井网与 构造、裂缝发育方向、地层应力发育方向、含气边界关系。研究影响煤层气赋存和开采的主控因素。

6.3.5煤储层含气特征

LB/T 081-2020 温泉旅游水质卫生要求及管理规范6.3.5.1等温吸附特征

等温吸附的评价见5.3.5.1,并计算煤层气采收率

通过井口气样测试,进一步查明主力煤层气成分。含气性评价见5.3.5.2,结合试井解释结果 压力、储层温度、原地应力)和等温吸附资料,计算含气饱和度、临/储压力比,分析煤储层合 吸附/解吸特征。

6.3.6煤储层温度和压力

根据注人/压降试井测试方法,获取煤储层渗透率(k)、储层压力(p)、表皮系数(S)、调查 半径(R)、储层温度(T)、破裂压力(ps)、闭合压力(pe)、原地应力、破裂压力及梯度等煤储层参 数。结合煤的等温吸附试验,估算临界解吸压力等。煤储层温度和压力见5.3.6。重点查明煤储层渗 透率(k)、储层压力(p)、表皮系数(S)、压力梯度与煤层气井产能变化规律关系。

6.3.7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力学特征

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力学特征的评价见5.3.7。分析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力学特征其对煤储层改

6.4影响煤储层主要地质因素

NB/T10256201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