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541-2020 页岩气藏描述技术规范.pdf

GB/T 39541-2020 页岩气藏描述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011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541-2020 页岩气藏描述技术规范.pdf简介:

GB/T 39541-2020 《页岩气藏描述技术规范》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发布的国家标准。这份标准主要针对页岩气藏的描述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南。页岩气是指存在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近年来由于其巨大的储量和潜在的商业价值,成为了重要的能源资源。

该标准旨在对页岩气藏的地质、地质构造、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开采技术、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准确的描述,以便于勘探、开发、评估和环境保护。它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分析、到报告编写的所有环节,为页岩气的勘查、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确保页岩气藏的描述工作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比性,有利于提高资源开发效率,保障开采过程的安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GB/T 39541-2020 页岩气藏描述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收集页岩气藏描述所需要的静态、动态等基础 自然、地理与环境资料; 区域地质背景资料; 地震资料: 录井资料; 测井资料; 岩心描述与实验测试资料; 流体(油、气、水)分析化验资料; 现场解吸资料及等温吸附实验资料; 钻井、完井、固井及增产改造等资料; 原始地层压力资料; 试气、测试资料; 排采及试采资料; 产气剖面资料; 微地震监测资料; 生产动态资料。

收集页岩气藏描述所需要的静态、动态等基础资料,进行资料整理。基础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自然、地理与环境资料; 区域地质背景资料; 地震资料: 录井资料; 测井资料; 岩心描述与实验测试资料; 流体(油、气、水)分析化验资料; 现场解吸资料及等温吸附实验资料; 钻井、完井、固井及增产改造等资料; 原始地层压力资料; 试气、测试资料; 排采及试采资料; 产气面资料; 微地震监测资料; 生产动态资料。

TB/T 2381-2017标准下载气藏特征描述包括地层与沉积描述、构造特征描述、保存条件描述、页岩有机地球化学描述、页岩 述、含气性描述、可压裂性描述、地应力描述、气藏类型描述

气藏地质建模包括岩石相、构造、人工压裂裂缝、属性(即总有机碳、孔阴 率、脆性矿物指数、含气量等属性的建立

3.5储量计算及开发目标优选

.1描述尺度与精度要习

根据页岩气的评价阶段、先导试验阶段 ,以及各阶段任务与获得资料丰富程 度的不同,页岩气藏描述的重点内容、方法( 尺度和精度参照附录B进行

4.2.1地层层序特征

4.2.1.1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标志层,页岩层系可划分为组、段或亚段单元;按组、段或亚段单元描述内 容包括层位、深度、岩性、厚度、接触关系,以及含气性、测井电性、地震响应特征等,并绘制地层综合柱 状图。 4.2.1.2在传统地层划分基础上,识别三级层序地层界面,将页岩层系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三级层序;根 据层序内的关键界面(如最大海泛面或最大湖泛面等)及准层序组类型,划分出不同类型的体系域;根据 高级别沉积旋回、测井相,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准层序。并描述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特征。 4.2.1.3依据传统地层划分、层序地层划分的结果,开展小层划分与对比。根据高级别沉积旋回与准层 序的顶底界面的一致性关系,结合岩性组合、生物、电性、含气性特征,将段或亚段单元细分为小层;根据 标志层、辅助标志层,开展小层对比,建立小层划分方案。并描述小层的厚度、岩性、生物化石、电性、含 气性特征。

4.2.2.1受准层序界面或小层界面的约束,段或亚段根据岩性组合、 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相。 4.2.2.2岩性组合按主要的岩石类型进行分类,分别为硅质页岩、笔石页岩、页岩、灰质页岩、含粉砂质 贡岩、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灰岩或泥质白云岩等类型。 4.2.2.3岩石相基本类型按岩性组合确定,分别为页岩岩石相、灰质页岩岩石相、含粉砂质页岩岩石相、 粉砂质页岩岩石相、泥质粉砂岩岩石相、泥质灰岩或泥质白云岩岩石相等类型。 4.2.2.4在明确岩石相基本类型后,进一步细分岩石相,并以“碳质十硅质十岩性组合”进行分级、分类 和命名(见表1)。硅质以SiO02含量30%、40%为界线分为三级,将<30%的称为低硅,介于30%~<40% 的称为中硅,≥40%的称为高硅;同样,碳质以有机质含量(TOC)1%、2%、4%为界线分为4级,将<1%的

GB/T39541—2020

称为含碳,介于1%~<2%的称为中碳,介于2%~ 4%的称为高碳,≥4%的称为富碳。 4.2.2.5依据“标志层对比、旋回分级控制”方法,或者在层序年代框架内根据最大海泛面或最大湖泛 面,进行岩石相对比。 4.2.2.6在岩石相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描述岩石相的类型、特征和分布.明确有利岩石相

石相分级分类(以页岩岩石相基本类型进行细分)

4.2.3.1依据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化石等资料,描述沉积特征。 4.2.3.2根据需要,按页岩层段或亚段、小层进行沉积相、沉积亚相、沉积微相的分析,描述沉积相的类 型、成因、分布规律,

确定反射标准层,在钻井分层和标志层资料控制下,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完成合成 对目的层相对应的地震波组进行对比,确定地震地质层位。对地震地质层位进行构造解释,级 的层构造图

4.3.2构造形态描述

3.2.1描述页岩气藏所处的区域构造格局、盆地类型与性质、二级构造单元特征。 3.2.2对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层位追踪和解释,根据资料与实际矿权情况描述二级构造单元P 部构造的名称、性质和特征。

4.3.3.1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针对页岩气藏开展断层的类型、组系、平面分布、数量及其组合关 系,主要断层的产状、性质、断距、延伸长度,以及断层起始与消失部位的地层、两盘对接地层和岩性、断 层开启与封闭性等描述。 4.3.3.2针对复杂构造区突出断裂分级分类和封闭性描述,加强页岩气开发区三级、四级小尺度断层的 地震解释与分布预测。按照开发区的四级(断距<30m)、三级(断距≥30m~<50m)、二级(断距 ≥50m~<100m)、一级(断距≥100m)小尺度断层分级标准,分级分类描述开发区断层分布特征。

4.3.4构造分布描述

4.3.4.1描述页岩气藏的埋深特征、分布范围、变化规律。 4.3.4.2根据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提交页岩层段主断层剖面图、构造图

近,以及断裂与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

描述与页岩气藏相关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分析其对周围页岩热演化、页岩气生成,以及页岩储 层裂缝形成与保存的影响

描述地层水矿化度、类型或水型、分布与区域水动力特征;利用水型、变质系数、氢氧同位素等指标 对保存条件进行评价

利用压力实测、预测资料,描述压力系数大小、分布、变化特征。根据压力系数大小评价保存条件

4.5页岩有机地球化学描述

4.5.1总有机碳含量

衣据实验测试、测井解释、地震预测等资料,描述总有机碳含量变化、分布特征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Ro)、氯仿沥青“A”、色谱与质谱分析等实验测试数据,描述有机质成熟度大小 范围和分布特征,

DB11/ 1317-2016标准下载4.6.1储集空间类型

具体描述内容如下: a)孔隙描述: 1)页岩储层中的孔隙包括无机孔和有机孔,其分类参见附录C。无机孔大小主要属于微米 级、纳米级,个别毫米级;有机孔大小主要属于纳米级,其成因类型属于次生孔。按尺度大 小,纳来孔细分为微孔(孔径<2nm)、中孔(孔径2nm~50nm)、天孔(孔径>50nm),其 中,中孔又进一步分为细、中、粗中孔(参见附录C)。 2) 利用岩心、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元素矿物分析扫描电镜(QemScan)、微米CT、纳 米CT和双离子束扫描三维成像(3DFIB)等资料,描述有机物质或有机质颗粒的几何形 态、大小、产状特征,描述无机孔和有机孔的几何形态、大小与分布、连通性,以及各类孔占

GB/T39541—2020

比、纵横向变化特征;明确页岩储层特有的纳来级扎隙类型与成因类型。 3)对于含气页岩段中的孔隙度低于2%的页岩储层,刻划储集空间的形态、大小特征,分析 其与含气性的关系。 b) 裂缝描述: 1) 裂缝类型按SY/T6110的规定,按成因、力学性质、充填程度、与层面夹角进行划分;也可 接尺度将裂缝分为巨型、天型、中型、小型、微型五级(参见附录C) 2 页岩中的构造裂缝描述按SY/T6110的规定,描述内容包括发育层段、产状、方位、类型 形态大小、条数、密度、张开度与充填特征等,分析影响因素,开展定量评价、综合预测。 3 负岩中的层理缝包括负理与纹层缝,对于贞理缝,可通过露头、岩心和成像测并等资料描 述页理的条数、密度特征;对于纹层缝,利用岩心、薄片、铸体和测井等资料,描述纹层的宽 度、长度、产状、方位、条数、发育密度、充填物成分与粒度等特征。 4 利用双离子束大面积扫描(Maps)等相关实验方法、示踪剂注人法所得到的孔隙结构资 料,描述多尺度(纳米、微米、毫米级孔隙)、多类型(有机质孔、无机质孔、洞、高角度微裂 隙、层理缝)孔隙的形态大小、分布,尤其是连通性特征;估算有机质纳米孔、层理缝的面孔 率,明确不同孔隙类型的孔隙度占比。 c)洞描述: 1)洞的描述包括发育层段、形态大小、个数、密度、充填特征等。 2 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纳来CT等资料,开展页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分析成岩作 用对无机孔、有机孔的影响,以及孔隙演化过程。 3) 利用岩心或新鲜露头样品,开展成岩作用物理模拟,按不同温阶(150℃、200℃、350℃、 550℃)、不同覆压,模拟地层条件下的成岩阶段与有机质纳米孔、缝和洞的演化,分析孔 隙演化史

4.6.2微观孔隙结构

4.6.3储层物性特征

4.6.3.1储层物性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非均质性内容。 4.6.3.2页岩储层的孔隙度由实验测试方法、测井解释方法和地震预测方法获得。根据实验测量得到 的孔隙度结果及核磁实验测试资料,标定测井资料;进而建立页岩储层的孔隙测井评价,定量计算 有机质纳米孔、颗粒粒间孔与微裂缝、黏土晶间孔等的孔隙度,以及各类孔隙的占比。结合地震预测所 得到的孔隙度数据体,描述页岩层段孔隙度的大小(最小、最大、平均值)、分布和变化规律

页岩储层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根据贞岩储层敏感性实验测定,描述与评价负岩储层的水敏、酸敏、碱敏、速敏、盐敏、应力敏感 的易伤害性; b)根据六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气性、有机地球化学特性和脆性),明确页岩储层下限标准, 确定页岩储层的有效厚度; C) 制定页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参见附录D),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及实验测试数据,开展单井储层 分类评价;

d)综合地震储层预测成 平面上研究不同类型的负岩储层 的分布及变化规律金湖山庄E5别墅建筑图,明确I类、Ⅱ类、 层分布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