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2分册 居住(第三版)

2018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2分册 居住(第三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6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4357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18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2分册 居住(第三版)简介:

2018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2分册 居住(第三版)部分内容预览:

居住用地内各项用地界线划分的技术性规定

1.住宅用地(RO1) (1)以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及宅旁(宅 间)绿地计入住宅用地。 (2)住宅临公共绿地,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线时,通常 在住宅的长边,以住宅高度的1/2计算,在住宅的两侧,一般按 3~6m计算。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1)各类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的建筑基地及其所属场院、绿 地和配建停车场等计入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明确划定建筑基地界限的公共服务设施,均按基地界 线划定;未明确划定建筑基地界限的公共设施,可按建筑物基 地占用土地及建筑物四周所需利用的土地划定界线。 (3)当公共服务设施在建筑底层时,将其建筑基底及建筑 物周围用地,按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各占该建筑总建筑面 积的比例分摊,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当 底层公共服务设施突出于上面住宅或占用专用场地与院落时,突 出部分的建筑基底和因公共建筑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与专用场 地,均计入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 3.道路用地(R03) (1)居住区内道路用地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 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小区路设人行便道 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 (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4.公共绿地(R04) (1)满足日照要求的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公园(或小游 园),按其明确边界计入公共绿地用地指标。 (2)满足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目照阴影线之 外要求的组团绿地计入公共绿地用地指标。其中,院落式组团绿 地2: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 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 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开散型院落组团绿地3:至 少有一条边界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 级主路散开,并向其开设绿地主要出入口。 (3)其他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 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计算到红线。 (4)宅旁(宅间)绿地、道路绿地和公共配套设施绿地不 计入公共绿地用地指标。

DB62∕T 25-3118-2016 湿陷性黄土场地挤密地基技术规程2]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3开散型院落式组团绿地示意图 止示音图

2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3开散型院落式组团绿地示意图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包含反映土地使用合理性与经济性的居 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和反映建设强度、环境舒适度以及开发 投资收益的技术指标。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1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包含反映土地使用合理性与经济性的居 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和反映建设强度、环境舒适度以及开发 投资收益的技术指标。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1

绿地率计算的技术性规定

纳入绿地率计算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 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物绿化覆 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 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部分城市对计入绿地率的植物绿化覆土要求

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3住区规划

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 面积(hm²) 所占比例(%)人均用地(m人) 居住区用地 19.4 100 23.0 1.住宅用地 11.1 57.0 13.1 2.公建用地 2.6 13.5 3.1 3.公共绿地 2.8 14.7 3.4 4.道路用地 2.9 14.8 3.4

:本表摘自(北京市建设工程附属绿化用地面积计算规则(试行)》(2012年)、《成 市城区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技术标准(试行)》(2004年)。 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绿地边界对宅间 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 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 其他圈墙、院墙算到墙脚。 2.道路绿地面积,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进行计算。

前期要素分析是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关系到住 区的规划定位、功能组织和布局形态。 从城市居住生活的基本功能和生活需求出发,住区用地规 划设计前期要素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基地建设条件、城市规 划要求、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与市场分析等方面。

1住区用地规划前期要素分析

基地建设条件主要包括区位条件、周边条件、交通条件、 场地条件、土地使用现状、区域建筑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商业服务设施现状、基础设施现状和历史文物古迹等。

自然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植被、气侯、 卫生等。 自然环境分析

社会人文分析主要包括社会习俗、人口构成、产权归属、历 史文脉和法律法规等。

2.城市规划要求分析 住区用地规划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控 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在规模、标准、分布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符 合当地城市上位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包 括控制性要求和引导性要求两个部分。

5.市场分析 由于社会需求多元化,人们对住房与环境的选择也有所不 同。因此,住区的用地规划在市场条件下应考虑一定时期内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居住空间的供需关系,如何适应 和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 市场分析包括目标客户、住宅类型、套型标准、设施配置等 方面。

住区用地主要由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 用地与公共绿地构成。 1.住宅用地 应根据住区所处区位、使用对象等因素,合理确定住宅建筑 用地规模和比例。 应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为居民创造生活方 便舒适的居住环境。 应有良好的日照、通风等条件,并防止噪声的干扰和空气的 污染,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住区的规划布局要求,采用 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结合开放式住区 趋势,为城市功能配套提升价值。 应方便居民使用,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以利于发挥设施 效益。并应方便经营使用和减少对居住环境的干扰。 3.道路用地 应服务于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 布局的多样化。 应因地制宜,使路网布局更趋合理,以优化建设经济。 合理采用功能复合,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4.绿化用地 应根据住区用地规模与结构合理布局公共绿地,满足不同 人群的游憩休闲、体育康健、文化交流等要求。 应结合现状山形水系、绿化、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保护 和利用好原有地形地貌、树林植被等自然条件。 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实际功能形成类型多样、特色各异的绿 化景观,营造与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绿色基础设施环境。

规划原则与规划结构形式5住区规划

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

②住区用地规划结构分级示意图 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

2]住区用地规划结构分级示意图

区用地规划结构分级示意图

融合,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氛围和完善的城市功能,具有混合多 种功能、鼓励文化交融的特点,与传统封闭式小区的做法有着本 质的区别。 开放街区的设计重视土地混合使用,强调住区功能复合 化。通过增强街区的管理与环境营造,使居民生活、邻里关系获 得改善,构建一种能使多种功能集中地融入邻里和地区生活中 的、紧凑的、适合步行的、可混合使用的新型社区。

2美国佛罗里达州SEASIDE小镇总平面图(局部)

4|法国马塞纳新区QUARTIER社区总平面图(局部

4法国马塞纳新区QUARTIER社区总平面图(局部)

1开放住区的内涵与特点

[3加拿大太平洋协和社区总平面图

[5]上海创智天地—创智坊社区总平面图

主区空间结构可概括为7种基本模式:片块式、轴向式、向心式、周边式、集约式、自由式、街坊式。

基本模式/住区空间结构模式7」住区规划

模式/住区空间结构模式

住区规划8丨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片块式

为实现用住宅建立都市空间的目标,除相对围合的组团院落,建筑单体尽可能沿街布 置,并被赋予商务办公、科研教育和居住等多种复合功能,创造出“居住”、“活 动”、“娱乐”混合型的开放街道,亦可作为现代都市型居住区的样板。

JGJ∕T 264-2012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轴向式·街坊式/住区空间结构模式9」住区规划

·街坊式/住区空间结构

住区规划10住区空间结构模式/向心式

5天津市新都庄园一期

周边式·集约式/住区空间结构模式【11]住区规划

住区规划12住区空间结构模式/自由式

住宅群体空间组织应满足住宅群体在功能、经济、空间环 境三方面的要求,并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 功能方面:满足日照、通风、朝向、消防等基本功能要求, 使居住环境卫生、安全、安静;满足方便快捷的交通功能以及游 憩、交往等功能要求,并便于安全管理和物业服务。 经济方面:实现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合理节约用地,充分 利用空间CJT282-2016标准下载,方便施工管理。 空间环境方面:运用美学原理,合理组织空间,创造尺度宜 人、舒适和谐、景观优美、亲切大方、富于个性和邻里归属感的生 活居住空间。

日照:保证每户住宅主要居室获得国家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 照质量,同时保证住区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日照条件。 通风:保证住宅之间和住宅内部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考虑 不同气候地区、不同季节主导风向对群体空间组织的影响。 朝向:保证住宅及其群体获得较好的日照、自然通风和热工 环境,同时朝向安排应充分利用山地、滨水等自然景观条件,为 住户提供良好的户外景观环境。 安全:满足车行、步行交通安全,以及防盗、防灾(火灾、水 灾、地震等)要求。 安静:避免组群内过境人流和车流的穿越,通过对外部噪 声的防治,使室内与室外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允许标准。 方便:根据居民上下班、购物、休息、游憩等活动规律,合 理高效组织车行和步行交通,安排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出行便 捷、服务配套完善、功能组织合理的要求。

住宅群体空间组织的经济性主要通过土地和空间的合理便 用来实现,通常以容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和建筑密度作为主要的 经济技术指标来衡量和控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