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150-2019 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

NB/T 10150-2019 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54.2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018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150-2019 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简介:

NB/T 10150-2019,全称为《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是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的一项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寒冷的北方农村地区,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室内供暖的系统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传统供暖方式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标准涵盖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系统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安装要求、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等方面,对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器、储热系统、控制系统、保温隔热等关键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它规定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热效率、稳定性、安全性等,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冬季的供暖效果。

总的来说,NB/T 10150-2019标准对于推动北方农村地区的节能减排,实施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提升农民冬季取暖的舒适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NB/T 10150-2019 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部分内容预览:

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

本标准规定了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 简称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总体要求、设计计算利 要求、性能要求、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判定和分级、安全要求、施工、调试及验收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农村地区独立供暖的户用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householdsolarspaceheatingsystem 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为住宅提供冬季采暖和全年其它用热 采暖系统、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和控制系统构成。

阳能转变为热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为住宅提供冬季采暖和全年其它用热的系统。由集热系统、蓄热系统、末端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outdoor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heatingperiod 在采暖期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建筑物耗热量heatinglossofbuilding 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建筑物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 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注:建筑物耗热量用瓦(W)表示。

大阳能米暖性能系数 coefficien solarspaceheating(CoP) 太阳能采暖系统在其供暖的建筑中以规定的条件运行时,太阳能采暖系统总供热量与 太阳能采暖部分所消耗的能量和辅助热源能量)之比,

能采暖系统在其供暖的建筑中以规定的条件运行时,太阳能采暖系统总供热量与输入能量(含 暖部分所消耗的能量和辅助热源能量)之比。

QHT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单位为瓦(W): QIH 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包括照明、电器、炊事、人体散热和被动太阳能集热部件得热等) 单位为瓦(W); QINF 空气渗透耗热量,单位为瓦(W); QW 生活热水日平均耗热量,单位为瓦(W): 9 热水用水定额,按GB50015中热水最高日用水定额的下限取值,单位为升每人天(I (人·d)));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按附录A选取或查阅当地气象资料; 1i 室内空气计算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取16℃; 设计冷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设计热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Uix 换热器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米摄氏度(W/(m².℃)),查产品样本得出; U 集热器总热损系数,单位为瓦每平米摄氏度(W/(m².℃)),测试得出; V 换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次);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按JGJ26和JGJ134选取; ned 基于总面积的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单位为百分比(%),按GB50495计算; L 管路及贮热装置热损失率,单位为百分比(%),按GB50495计算; Q 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²),取t。条件下的值; D 热水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QHT QIH 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包括照明、电器、炊事、人体散热和被动太阳能集热部件得 单位为瓦(W); QINF 空气渗透耗热量,单位为瓦(W); QW 生活热水日平均耗热量,单位为瓦(W): q 热水用水定额,按GB50015中热水最高日用水定额的下限取值,单位为升每人 (人·d))); te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按附录A选取或查阅当地气象资 ti 室内空气计算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取16℃; t 设计冷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L 设计热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Uix 换热器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米摄氏度(W/(m².℃)),查产品样本得出; UL 集热器总热损系数,单位为瓦每平米摄氏度(W/(m².℃)),测试得出; V 换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次);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按JGJ26和JGJ134选取; ned 基于总面积的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单位为百分比(%),按GB50495计算: L 管路及贮热装置热损失率,单位为百分比(%),按GB50495计算; P 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²),取t。条件下的值; Pw 热水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6.1太阳能采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6.1.1对采暖热负荷和生活热水负荷分别计算后,应选较大的负荷作为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 采暖期供热的同时供应生活热水或其它用途热水时,应另行增加相应的热水负荷。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 负荷由集热系统和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共同负担,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应能够独立负担建筑物采暖热负 荷。

6.1.2太阳能集热系统和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分别负担的采暖热负荷,在条件允许时应通过软件逐时动 态模拟计算,将建筑物地面尺寸、外墙内墙尺寸、屋顶尺寸、门窗尺寸和各种围护结构型式输入专业软 件计算得出,相关数据可根据采暖建筑的设计图纸或实际测量获得, 6.1.3集热系统负担的建筑物采暖热负荷应为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条件下的建筑物耗热量。建 筑物耗热量按公式(1)计算:

6.1.4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按公式(2)

6.1.5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公式(3)计算:

6.1.6辅助能源加热设备负担建筑物采暖热负荷的计算应符合GB50736的规定。 6.1.7太阳能采暖系统负担的生活热水负荷应为建筑物的生活热水日平均耗热量,生活热水日平均 热量按公式(4)计算:

2.1依据当地太阳能资源、建筑物耗热量、 证率和安装条件等因素,直接系统集 面积应按公式(5)计算,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应按公式(6)计算:

3.2.2集热系统的设置宜朝向尚止南,或南偏东、偏西20°的朝向范围内,安装角度宜为当地纬度+10° 以上,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真空管轴向为东西向时宜充分考虑真空管间的遮挡。 3.2.3集热系统运行方式为温差循坏时,液体工质循环的启动或停止温差可在5℃~15℃范围内,其 设计流量、防冻和防过热设计应符合GB50495的规定。 6.2.4集热系统管路设计应符合GB50015的规定。液体工质的集热系统,给水管路沿着水的流动方 向应有0.3%~0.5%的向上坡度。

3.1太阳能采暖系统宜选用液体工质短期蓄热系统,蓄热方式有储水箱和地板辐射盘管系统等 3.2液体工质短期蓄热系统容积设计应根据蓄热时间周期和蓄热量等参数计算确定。 3.3短期蓄热装置宜安装在采暖室内, 可与建筑物非承重墙体或室内家居等功能相结合

6. 4 末端采暖系统

6.4.2末端采暖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736、JGJ142及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6.5辅助能源加热设备

5.5.1太阳能采暖系统应设置辅助能源加热设备,辅助能源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 5.5.2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制热量应满足建筑物采暖热负荷要求。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的设计选型及综合 生能应符合GB50736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6.6.1控制系统应按太阳能优先、辅助能源协同的原则,确定相关的控制逻辑和功能。控制系统的功 能应包括集热系统、辅助能源加热设备、供热水系统和供暖系统的运行控制。 3.6.2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其最大充许误差不应大于土1℃, 3.6.3集热系统和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的相互工作切换宜采用定温控制。在储水箱内的供热介质出口处 设置温度传感器,当介质温度低于设计供热温度,且室温低于16℃时,应通过控制器启动辅助热源加 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应停止工作

7.1在太阳能与辅助能源加热设备联合供热条件下,采暖期采暖室内平均温度应不低于16℃,最低温 度不低于14℃。 +口±亚

表1太阳能采暖保证率限值

7.3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分析评估以及太阳能采暖性能系数 告中给出。

告7.1和7.2有1项不合格,则判定为系统性能不

YB/T 4385-2013标准下载9.2太阳能采暖保证率的分级见表2

表2不同地区太阳能采暖保证率的分级

10.1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施工安装不应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地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满足建筑结 构及其它相应的安全性要求。 10.2太阳能采暖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空晒、防干烧、防 雷、防電、抗风、抗震等措施。 10.3安全阀应安装在系统泄压时排出的高温蒸汽和水不会危及周围人员安全的位置上,并应配备相应 的附属措施;其设定的开启压力,应与系统可耐受的最高工作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相一致。 10.4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系统水压力和膨胀装置应符合GB50736的规定。 10.5太阳能采暖系统如不处于建筑物上避雷系统的保护范围内,应按照GB50057的规定增设避雷措 施。 10.6太阳能采暖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应有剩余电流保护、接地保护和断电等安全措施。所有电气 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应做等电位连接处理。 10.7太阳能采暖系统应采取换热方式制备生活热水,且宜配置过滤器,水质应符合GB/T19141的规 定。

11.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施工、调试及验收应符合NB/T34049的规定, 11.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末端采暖系统施工应符合JGJ142的规定,风机盘管末端采暖系统施工应符合 GB50243的规定,散热器末端采暖系统施工应符合GB50242的规定。

11.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施工、调试及验收应符合NB/T34049的规定,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我国北方主要代表城市气象参数 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采用的代表城市气象参数可按表A.1选取

我国北方主要代表城市

《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设计选择标准 CECS 32:91》Hha:水平面年平均日辐照量(MJ/md); HLa:当地纬度倾角平面年平均日辐照量(MJ/m2d); Hht:水平面十二月的月平均日辐照量(MJ/m²d): HLt:当地纬度倾角平面十二月的月平均日辐照量(MJ/md) 年平均环境温度(℃): fd: 十二月的月平均环境温度(℃); : 计算采暖期平均环境温度(℃); Sy:年平均每日的日照小时数(h): Sa:十二月的月平均每日的日照小时数(h)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