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T 0062-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石质文物

WW/T 0062-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石质文物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WW/T 0062-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37719
免费资源

WW/T 0062-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WW/T 0062-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石质文物简介: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石质文物》(WW/T 0062-2014)是中国关于文物保护的一项技术规程,它为石质文物的病害评估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文物的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石质文物是指由石头、玉石、大理石等石材制成的各种文物,包括雕塑、建筑构件、碑刻、玉器等,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份规程详细规定了石质文物病害的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报告的编写要求等。评估原则强调了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和准确。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物的物理状态、化学状态、生物侵蚀状况、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检查和分析。评估方法主要采用目视观察、物理测量、化学分析、生物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文物的病害进行深入研究。

规程还要求在评估过程中,要记录详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形成科学的评估报告,以便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规程也强调了评估的动态性,即病害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病害。

总的来说,《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石质文物》是保护和管理石质文物的重要工具,它为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丰富的石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WW/T 0062-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石质文物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85生物显微镜 GB/T6040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GB/T14642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水中氟、氯、磷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 色谱法 GB/T15454 4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钠、铵、钾、镁和钙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GB/T17359 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通则 GB/T19140 水泥文射线荧光分析通则 GB/T19267 扫描电镜的检验方法 GB/T19863 体视显微镜 GB22448 500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 GB/T24665 偏光显微镜 GB/T26835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CT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CECS21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JB/T9400X射线衍射仪技术条件 JG/J89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Y/T009 转靶多晶体X射线衍射方法通则 QJ3102 航天火工装置射线工业CT检验方法 SY/T5162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WW/T0002 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WW/T0007 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WW/T0012 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ASTME2529 拉曼光谱仪溶液试验的标准指南 WW/T0016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WVW/T0002、WW/T0007及WW/T00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b)活动病害:病害已经产生或存在且继续发展和蔓延,对文物稳定性产生影响的病害类型; )可诱发病害:病害已经产生或存在且不再继续发展和蔓延,在外部条件(如保存环境改变)激 发下可能导致文物病害发展,引发其他病害产生的病害类型。 病害活动性质划分见表1。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制度(土建工程)表1石质文物病害活动性质划分

5石质文物病害评估流程

石质文物病害评估包括文物基本信息、修复历史信息和保存环境信息收集;通过直接观察和仪器 检测进行病害识别;病害活动性质判定;文物病害综合评估、保护修复建议;形成评估报告。 5.2评估流程 评估流程见图1

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1

图1石质文物病害评估流程图

修复历史信息包括以往历次修复的时间、内容、技术,材料及后期效果评价。 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2。

法判定的病害,视文物的具体情况,可进一步采用无损分析或取样分析方法判定、识别病害种类, 确定具有活动性或可诱发性特点的病害。绘制病害图,记录病害分布位置,完成病害档案的记录 害评估报告的编写。石质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见表2

表2石质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

将石质文物置于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进行目视检查,观察有无断裂、残损、裂隙、空鼓、孔洞、 表面溶蚀、表面粉化、表面泛盐、层状剥落、起翘、水锈结壳、表面污染、植物伤害、动物伤害、微 生物伤害、彩绘颜料粉化脱落等病害现象,对病害情况按照WW/T0002和WW/T0007中的要求进行记 录。文物表面特征(颜色、种类、致密程度、颗粒形状等),可进行显微镜观察、图像拍摄、测量和 记录。

无损分析可选用的主要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的病害见表3

表3无损分析方法及其

取样前明确取样目的,制定取样分析计划,确定取样方法。 文物取样应尽可能选用脱落的残块,对文物病害分析所需的取样应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审 批。取样应在尽可能避免损害文物价值的基础上确定取样点,满足病害评估需求

7.3.2.2取样操作流程

拍摄文物整体照片,绘制线图,参照WW/T0012。 选定取样点后,用标签纸或纸条写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置于取样点,拍摄取样前照片并在文物 整体照片及线图上标注。 填写取样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样品的编号、位置、颜色、形态、取样目的、拟采用的分析方法和 其他备注信息。 采用取样工具开始取样,样品置于适当的容器之中,并在其上标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取得的 样品需妥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或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化。 取样过程也应拍照记录,需要时可辅之以录像。所有取样记录应备份保存

表4取样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病害

石质文物病害所对应的测量项目见表5

表5病害的测量项目(续)

7.4.2.2病害数量统计

断裂、残损、裂隙、空鼓、孔洞、表面溶蚀、表面粉化、表面泛盐、层状剥落、起翘 壳、表面污染、植物伤害、动物伤害、微生物伤害、彩绘颜料粉化脱落计算病害产生的数量

7.4.2.3病害长度测量

病害长度,若同种病害有多处,则测量该病害的

7.4.2.4病害面积测量

空鼓、孔洞、表面溶蚀、表面粉化、表面泛盐、层状剥落、起翘、水锈结壳、表面污染、植物伤 害、动物伤害、微生物伤害、彩绘颜料粉化脱落等病害测量病害面积,若同种病害有多处,则测量该 病害的总面积。

7.4.2.5病害深度检测

等病害根据超声波检测、电法微测深、X探伤或C

具体病害类型的评估按照8.2~8.7的要求进行, 并结合检测分析数据对其活动性质作出判定。 8.2断裂 对断裂部位及面积进行测量统计

对裂原与空鼓进行X光探伤、CT检查及超声波检测,对病害的数量、长度、深度和面积进行检测 统计。

表面风化包括表面溶蚀、表面粉化、表面泛盐、层状剥落、起翘、彩绘颜料粉化脱落等病害,对 病害种类、面积进行测量。进行X光探伤或CT检查确定风化层厚度及风化程度。如无法进行无损分析 则参照附录B对病害部位进行微损取样,分析风化产物的元素及矿物成分

3.6水锈结壳及表面污染

对水锈结壳及表面污染的数量及面积进行测量,如无法进行无损分析则参照附录B对病害部位进 行微损取样,分析污染物的成分

物的种属、活性及其代谢产物进行识别与检测

根据病害识别与检测数据,区分并记录病害类型。按照WW/T0002和WW/T0007的要求,绘 勿病害图。根据文物病害图计算病害数量、病害长度和面积,如有整体探伤或CT照片可估算缺 只。结合上述结果,对石质文物的病害现状做出评估,完成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评估意见应包 别出的病害种类及活动性质。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4。

根据9.1的综合评估结果,给出文物保护修复建

评估应有规范的评估报告,报告应由报告封面、正文和附件组成。

评估报告的封面见附录A图A.1

正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a)文物基本信息(见附录A表A.1) b)文物病害信息(见附录A表A.2) c)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见附录A表A.3) d)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见附录A表A.4)

附件应含有与正文有关的数据、图片和检测报告等内容,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石质文物病害评估报告

图A.1石质文物病害评估报告封面

石质文物基本信息表的格式见表A.1。

石质文物基本信息表的格式见表A.1

表A.1文物基本信息表

GB 10676-1989 液压挖掘机司机操纵装置WW/T0062—2014

表A.2文物病害信息表

石质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的格式见表A.

石质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的格式见表A.3

表A.3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

GB∕T 50106-2010 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WW/T0062—2014石质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的格式见表A.4。表A.4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病害名称病害类型评估意见:保护修复建议:签章:日期:审核意见:签章:日期:12

石质文物病害评估报告附件表的格式见表A.5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