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LY/T 1616-2022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pdf简介:
LY/T 1616-2022 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关于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的标准。木质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吸附材料,主要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工业等领域,因其具有高表面积、强吸附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木质活性炭的多个试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1. 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测定:如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密度、形状和外观等。
2. 吸附性能试验:如对于特定物质(如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测定。
3. 热稳定性试验:考察活性炭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包括热老化后的物理和吸附性能变化。
4. 机械强度试验:测试活性炭的抗压、抗折等机械性能。
5. 污染物质去除效率试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评估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这些试验方法有助于评价木质活性炭的质量,为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执行该标准可以保证活性炭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
LY/T 1616-2022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活性炭中含有可溶性无机盐等杂质,溶于水后可引起水溶液电导率的变化,通过测试电导率的变化 反映活性炭中可溶性无机盐含量的高低
采用GB/T6682中的三级水(即蒸馏水)
LY/T 1616—2022
电热恒温干燥箱,室温~300C,温控精度士1℃ 6.3 3具 磨口锥形瓶,100mL,250mL。 6.4 1量 量筒,100mL。 6.5 5 天平,感量0.01g。 6.6 恒温水槽《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JTG/T D65-04-2007》,恒温精度士0.5℃。 6.7搅拌器,须采用聚四氟乙烯搅拌头
取不少于5g的活性炭试样于陶瓷研钵进行研磨,全部通过75um筛网后置于15 恒重,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取不少于5g的活性炭试样于陶瓷研钵进行研磨,全部通过75um筛网后置于150℃烘箱烘干 重,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液直接接触的仪器应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后
平行做两份试验。 称取1.0g(准确至0.01g)干燥处理的活性炭试样,加人到250mL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加人蒸馏水 100mL,使样品充分湿润后置于搅拌器上,在室温下中速搅拌(150r)30min,过滤萃取液,弃去初滤液 约10mL,收集余液于100mL锥形瓶中,然后在25℃C的恒温水槽中恒温10min后,用电导率仪测其电 导率.直接读取电导率值
活性炭试样的电导率数值以微西每厘米(uS/cm)表示。 计算结果以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
活性炭试样的电导率数值以微西每厘米(uS/cm)表示。 计算结果以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试验对象; 所使用的标准编号; 所使用的方法(如果标准中包括几个方法); 结果; 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本文件规定了活性炭单宁酸吸附值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木质活性炭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及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721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 GB/T33087仪器分析用水高纯水规格及试验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活性炭浓度theconsistenceofactivatedcarbon 单位单宁酸溶液体积中活性炭的质量。 注: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3.2 单宁酸吸附值tannicvalue 使单宁酸浓度从20mg/L降至2mg/L所需的活性炭浓度。 注: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活性炭吸附前后,根据单宁酸溶液浓度的变化计算活性炭的单宁酸吸附值。
6.1 可见分光光度计,符合GB/T9721规定的可见分光光度计要求, 6.2 天平:感量0.0001g。 6.3 2 电热恒温干燥箱:温控精度土1°℃。 6.4搅拌器:磁力搅拌器或电动搅拌器
取不少于1g的活性炭试样进行研磨,全部通过75um筛网后置于150℃烘箱烘干 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8.1称取试样活性炭0.020g,准确至0.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 8.2准确量取单宁酸试验液200mL加入上述烧杯,此时活性炭浓度(M)为100mg/L。 8.3将上述活性炭和单宁酸试验液在转速为100r的搅拌器中搅拌1h。 8.4立即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去除初滤液约10mL,并取100mL滤液供分析。 8.5称取试样活性炭0.040g、0.060g、0.080g,准确至0.0001g,分别加人单宁酸试验溶液200mL,然 后按照8.3、8.4同样操作
8.1称取试样活性炭0.020g,准确至0.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 8.2准确量取单宁酸试验液200mL加入上述烧杯,此时活性炭浓度(M)为100mg/L。 8.3将上述活性炭和单宁酸试验液在转速为100r的搅拌器中搅拌1h。 8.4立即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去除初滤液约10mL,并取100mL滤液供分析。 8.5称取试样活性炭0.040g、0.060g、0.080g,准确至0.0001g,分别加人单宁酸试验溶液200mL,然 后按照8.3、8.4同样操作
单宁酸吸附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单宁酸浓度从20mg/L降至2mg/L,即活性炭吸附前后单宁酸溶液浓度的变 化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单宁酸溶液剩余浓度为2mg/L时,单位浓度活性炭吸附的单宁酸浓度,单位 为毫克每升(mg/L)。
计算结果以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 单宁酸吸附值的计算示例见附录B。
计算结果以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 单宁酸吸附值的计算示例见附录B。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试验对象; 所使用的标准编号; 所使用的方法(如果标准中包括几个方法); 结果; 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LY/T 1616—2022
附录A (资料性) 单宁酸浓度与溶液吸光度对照图的绘制方法 取20mg/L的单宁酸10mL、20mL、40mL和70mL,加缓冲溶液稀释至100mL,加人2mL单 宁酸木质素试剂,混合均匀,5min后加人10mL碳酸钠溶液,混合均匀,等待10min让其完全显色,然 后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以缓冲溶液为参照液,在600nm波长下分别测取四种溶液的吸光度。得到单 宁酸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如图A.1所示,两者成良好直线关系
图A.1单宁酸浓度与溶液吸光度对照图
LY/T 1616—202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及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721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 GB/T33087仪器分析用水高纯水规格及试验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活性炭浓度the consistenceofactivated carbon 单位单宁酸溶液体积中活性炭的质量。 注: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3.2 单宁酸吸附值tannicvalue 使单宁酸浓度从20mg/L降至2mg/L所需的活性炭浓度。 注: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5.1 超纯水,电阻率不低于18.2(mΩ·cm),符合GB/T33087规定的色谱仪器用水要求。 5.2淋洗贮备液,50%w/wNaOH(色谱纯)水溶液,室温下保存。 5.3淋洗液,取1.6mL淋洗贮备液(5.2)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超纯水稀释到标线摇匀,溶液浓
6.1离子色谱仪DB32/T 4040.6-2021 政务大数据 数据元规范 第6部分:电子证照数据元.pdf,配电导检测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抑制器。 6.2超声波清洗器,超声电功率300W,工作频率40kHz。 6.3超纯水系统。 6.4水性滤膜,0.22μm。 6.5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6.6盘式振动研磨机。 6.7电热恒温干燥箱,室温~300°℃;温控精度土1℃。 6.8中速定性滤纸。
6.1离子色谱仪,配电导检测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抑制器。 6.2超声波清洗器,超声电功率300W,工作频率40kHz。 6.3超纯水系统。 6.4水性滤膜,0.22μm。 6.5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6.6盘式振动研磨机。 6.7电热恒温干燥箱,室温~300°℃;温控精度土1°℃。 6.8中速定性滤纸。
取不少于1g的活性炭试样进行研磨,全部通过75μm筛网后置于150℃烘箱烘干至恒重,置于干 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干燥试样0.250g(准确至0.0001g)于100mL锥形瓶中,加人超纯水50mL,在(50土2)℃超 声萃取15min,过滤至100mL容量瓶中,滤渣用50C超纯水洗涤10次,每次2mL,冷却至室温,定容 摇匀。取适量上述溶液经水性滤膜过滤后方可进行色谱测定
8.2.1色谱柱柱温,35℃C。
根据测定的离子种类,选择相应的标准工作曲线溶液,在8.2色谱条件下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浓度(m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试验测定的色谱条件与标准工作曲线相同,使用外标法定量。如试样溶液中待测物的含量大于 作曲线溶液浓度上限,应将试样溶液适当稀释至其浓度位于标准工作曲线溶液浓度范围内。标 合工作溶液和试样的色谱图见附录A。
DB11∕611-2008 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检验规则Y×V ×100 mX106
YXV × 100 ·…......................….(3.1 mX106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试验对象; 所使用的标准编号; 所使用的方法(如果标准中包括几个方法); 结果; 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