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管廊地下结构施工方案简介:
管廊地下结构施工方案是指在地下建设各种管线(如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的统一设施,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集成和管理效率。其施工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规划与设计: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管线的布局、走向、深度等,同时要考虑到地质、环境、施工难度等因素。
2. 场地准备: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确保地面的平整和无障碍物,同时进行必要的地表处理,如开挖临时沟槽。
3. 测量与放线:对设计线路进行精确测量,确定每个结构点的位置,然后进行放线,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4. 开挖:使用开挖设备(如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形成管廊的基槽。此时可能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性质等因素,以确保开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结构建造:基槽开挖完毕后,开始安装管廊结构,如预应力混凝土管廊、钢管廊等。可能包括预制构件的安装、管道预埋、防水处理等步骤。
6. 管线安装:在结构内部安装各种管线,包括电缆、管道等,一般按照先大后小、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
7. 回填与覆盖:管线安装完毕后,进行回填,恢复地面,然后进行绿化或其他覆盖,以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8. 验收与测试:施工完成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功能性测试,确保管廊的正常使用。
以上就是管廊地下结构施工的一般流程,具体方案可能会因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有所不同。
管廊地下结构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⑵、平面控制桩制作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进行附合测量。
⑶、精确定位出基础的中心位置及其照准方向。
5.2.2.3 高程控制桩的制作
⑴、首先进行选点,高程控制点应便于长期保存、加密、扩展和寻找【新乡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2012年),并在作业时以保证安全为选点原则。
⑵、其次预埋件的制作,最后为高程控制桩的制作,方法采用C10混凝土现浇加预埋件,在制作高程控制桩的同时要制作两个以上(100m以内)附合检测桩,桩的做法同高程控制桩的做法。
5.2.2.4 施工图放样
⑴、利用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的方法确定出桩基础的位置。设置“十”字形坐标控制网,并设置中心控制桩,以便于放样和施工过程中的复核;坐标定位桩设在现场不受振动影响、不受人车行走影响、不受施工影响地基坚实处,并将轴线引至四周道路、围墙上,在道路、围墙上设置标志,以便于校核定位桩。
⑵、平面控制桩的制作采用C10素混凝土现浇以保证控制点的稳定和牢固,表面加预埋件以保证其准确位置。
⑶、平面控制桩制作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进行符合测量。
⑷、基槽开挖时,架设水平仪控制开挖的深度,并在基坑(槽)土壁上钉水平控制桩,打上同一标高,来修整坑底。
⑸、垫层施工时,在基槽底打入短钢筋,短钢筋面同垫层面标高平,作为垫层面的标高控制依据。
5.2.3 降水与排水
⑴、根据施工现场踏勘分析及以往实地施工经验,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故,无需考虑降水。且按照施工进度计划,从开工后至混凝土浇注全过程处于雨季施工阶段,需考虑排水问题。
⑵、土方开挖时需做好施工现场的临时排水设施,待基坑开挖至基槽底时,在500mm工作面外、基底以下挖一集水坑(长×宽×高:500mm×500 mm×500 mm)。
5.2.4 基坑的支护结构
根据现场踏勘及相关勘查报告分析,桩承台下挖深度在1.5m左右。因此,在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时无需进行基坑的支护。
5.2.5.1土方开挖
⑴、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施工。机械开挖时,预留200cm人工配合清底。土方边坡的形式为直坡式。
⑵、人工清理基底之前,由测量人员配合抄出距基底100mm平线,每隔5m设一标桩,控制清底标高。最后清除基底浮土、修底铲平。对现有地基进行整平清底。
⑶、土方堆放:为保证土方平衡调配,拟与甲方沟通确定土方堆放区域,堆放与回填所需方量等量的土方,堆放土方应用密目安全网满覆盖,避免大风天气造成扬尘。其余土方全部外运至甲方指定地点。
⑴、对于PHC桩头的处理,按照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进行接、截桩的处理即可。
⑵、对已截割的桩头,在去掉疏松的混凝土后,要将保留桩头混凝土和桩头钢筋加以保护,如钢筋有锈蚀必须处理。
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监督站等有关单位联合验槽,遇有持力层与勘察不符的即与有关方面制定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基础处理,经联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2.6.1材料验收
5.2.6.2 钢筋加工
⑴、工程开工后,现场设钢筋加工棚,加工钢筋半成品。钢筋要有出厂质量证明,进场后按规范要求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钢筋除锈:钢筋生锈或染上油泥等污物,要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锈斑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除锈后发现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时,该批钢筋作退场处理,不得使用。
⑶、钢筋调直:盘条钢筋在使用前经过放盘、调直工序。
⑷、钢筋切断:根据配料单复核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时要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可在工作台上加尺寸刻度并加设控制断料尺寸用的卡板,钢筋的断口要求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
5.2.6.3 钢筋连接
⑴、基础底板及基础梁直径≥Ф18的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其余钢筋采用搭接绑扎。
钢筋原材料检验→钢筋直螺纹加工→直螺纹丝扣质量检验→安装丝扣保护套→存放待用
⑶、直螺纹连接工艺要点
①、钢筋在加工直螺纹丝扣前,要对钢筋的规格、下料长度、外观进行检验,如果发现两端有弯曲或端头不规整等现象时,须处理后方能使用。
②、加工好的钢筋直螺纹头,由操作人员逐个用卡规检查。对检验不合格的端头,应切断重新加工。
③、钢筋与连接套连接时,连接套必须是经过与钢筋规格相同的直螺纹塞检查的合格品。
④、现场安装时,钢筋与连接套规格必须一致。安装前检查直螺纹完好无损方可使用。
⑤、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从一头往另一头依次连接,不许从两边往中间连接。连接前,要根据所连接钢筋直径,将力矩扳手上的游动标尺直径调定在手柄上的刻线位置(即规定的力矩值)。使力矩扳手钳头垂直钢筋轴线均匀加力,当听到力矩扳手发出“咔嗒”声响时即停止加力。随即在钢筋接头处做油漆标记以便检查。
⑥、套筒须有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及抽检报告,钢筋套丝加工及接头连接须符合《钢筋直螺纹接头技术规程》。
5.2.7.4 钢筋的绑扎
钢筋绑扎前对加工好的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查核对,钢筋完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颗粒或片状的钢筋不得使用。
钢筋的品种、规格、尺寸等确定无误后,按基础尺寸线位置绑扎钢筋。为保证工程质量,本工程采用塑料垫块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为加快施工进度,基础梁及柱主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其它钢筋均采用绑扎连接。钢筋绑扎时头起钢筋要错开布置,保证同一截面的接头率必须小于25%。
为保证底板钢筋网的厚度,在上下层钢筋网之间放置马凳,其示意图如下:
钢筋工程完毕后,提前1天报请有关人员进行联检,验收合格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做好隐蔽记录。
5.2.7.1 模板设计
本工程地下桩基础及基础梁均采用12mm厚覆膜多层板配合脚手管及螺栓进行施工。
5.2.7.2 具体施工方法
脱模剂的选用:选用水性脱模剂。
模板的安装顺序和技术要求
⑴、桩基础及梁模板:采用12mm厚覆膜多层板,配合Ф14穿墙螺栓进行施工。竖向背楞、横楞采用50×100木方和Ф48×3.5钢管(双管, 间距分别为450mm、600mm,穿墙螺栓、钢管斜支撑、预埋钢筋地锚等进行加固。
⑵、柱模板:柱模采用12mm覆膜多层板,不留浇筑孔,在柱根部留60×100清扫孔,50mm×100mm方木作竖楞(方木均经压刨找平),方木间距200mm;2×Ф48×3.5脚手管作为背楞,间距600mm。每600mm间距的柱箍必须与梁底承重架联结,扣件螺丝拧紧;
5.2.7.3 模板的拆除
⑴、模板拆除总体原则:模板拆除顺序和方法,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⑵、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和技术要求: 覆膜多层板应先拆除对拉螺栓、刚横楞,再拆除斜拉杆或斜撑,然后拆除侧模,侧模的50×100木方背楞与侧模一起拆除、便于整体转移后,重复进行整体安装。
5.2.7.4 模板控制措施
⑴、模板施工按模板设计对号入座支立,模板制作,运输、安装、拆除专人负责,并建立混凝土拆除申请制度。
⑵、对各部位模板安装编制方案,经技术经理及公司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⑶、梁模板、墙上口模板拉通线找直,以确保整体结构棱线顺直,阴阳角方正。
⑷、梁模板及柱、墙模板从立模至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全长、全高、全宽三向均应拉通线校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线不撤。
⑸、模板拼缝处、梁和柱头处、门窗塞口处、混凝土墙和板接触部位均垫海绵条。
⑹、梁板支模后用吹风机将模板吹干净,用吸尘器将杂物吸出。
5.2.7.4 模板拆除混凝土强度控制
⑴、墙、柱模:1.2MPa,拆模以不损坏棱角为宜。
⑵、强度控制办法:由成熟度计算预测强度,然后由同条件养护试块复验无误而定。
5.2.7.5 模板的维护及修理
⑴、模板使用完一次,必须及时清理,小钢模先清除混凝土残渣,将板面及棱角修整平整顺直,再用磨光机打磨,涂刷油质脱模剂。清理完毕后按规格分类码放整齐。
⑵、模板堆放处必须加垫木,防止模板受潮起锈。
5.2.8 混凝土工程
5.2.8.1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本工程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⑴、签订技术合同时,由技术组提供具体供应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所需车辆及间隔时间,特殊要求如抗渗、防冻剂、入模温度、坍落度、水泥及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所需提供资料等。
⑵、商品混凝土的主要技术要求:
①、混凝土拌合物的原材料(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程、标准,并按有关规定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明和进场复检报告。
②、水泥:应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不得低于300kg/m³。混凝土配合比的砂率应以控制在40%左右为宜,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③、本工程混凝土输送方式为泵送,其最佳坍落度应在140~160mm之间,允许偏差不得超过±20mm。水灰比不宜大于0.55。
5.2.8.2 混凝土的运输
T/CECS 712-2020 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扫描、清晰无水印).pdf⑴、运输方式:商品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泵车场外运输的方式运至现场。
⑵、施工现场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式: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采用汽车泵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⑶、场内道路应尽量平坦,以减少运输时的振荡,避免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施工高峰时宜设专人管理指挥,以免车辆互相拥挤阻塞。
⑷、季节施工:在风雨或暴热天气输送混凝土,容器上应加遮盖,以防进水或水分蒸发。冬期施工应加以保温。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时JB/T 11316-2020标准下载,应有隔热措施。
5.2.8.3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作业准备→预拌混凝土运到现场→混凝土运送到浇筑部位→垫层、桩基础、柱、梁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