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关键环节,它是针对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控制施工成本,确保施工安全,并满足工程的进度要求。
一份完整的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工程概况: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工程名称、地点、规模、桩基类型、数量、施工方法等。
2.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图的审查、施工前的场地准备、机械设备的配置、施工人员的组织和培训等。
3. 施工工艺:详细描述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成孔、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步骤。
4.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个工序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5. 质量控制:包括质量目标、质量保证措施、质量验收标准等,以确保桩基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安全教育培训等内容,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7. 文明施工:如何组织和管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噪音和污染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8. 成本控制: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如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采购成本控制等。
这份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和变化。
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应遵循:“先中央、后四周,由里及外,先密后疏”的总体原则。具体压桩顺序在开工前报呈《施工顺序流向图》。
一、高强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采用全液压静力压桩和采用柴油锤锤击压桩两种工艺;其中静力压桩法通过机身自重将管桩压入地层中,主要通过终压值控制压桩标准,锤击压桩法通过柴油锤夯击将管桩夯入地层中,主要通过最后10击的贯入度控制收锤标准,两种工艺除压桩方法及收锤(终压)控制不同外,其余施工流程基本一致。
根据控制点设定建筑物轴线及角桩,按桩位布置图测放桩位,并在桩位中心用钢筋或竹签作好标记,桩位测放后应经监理单位复核后方能施工。为防止桩机就位时桩机自重挤压土体使已测放桩位移位高墩柱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在桩机就位后正式压桩前应复核正确,桩定位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2、预制桩的堆放与验收
(1)预制桩出厂到工地,应按批量查收预制桩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并附带相关的试验报告、检测报告等资料。
(2)桩应按规格分别堆放,应布置在打桩作业的起吊工作半径范围内,并考虑到打桩方向,避免转向。桩堆放层数不宜超过2层,支点垫木的位置应根据吊点的位置确定,各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对于由桩机自备卷扬机吊桩操作同理。桩的起吊、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均应按起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根据已设定的控制点用直角坐标法对桩位进行二次复核,正确后下放首节桩,首节桩桩尖的中心点与桩位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根据我司经验,φ500管桩采用桩尖大样如下图示(实际施工桩尖届时以设计院提供的大样图为准)。
当桩尖进入土层500mm后,用两台互成90°的经纬仪或铅垂线调整桩机桩架处于垂直位置,然后再调整首节桩的垂直度(经纬仪一般架设在距桩机15m以外),使桩架与桩身保持平行,其精度误差小于桩长的1%(首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即可压桩,并在压桩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指挥桩架保持其精度。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但需保证桩身不裂,必要时排拔出重插应尽可能拔出桩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沙土回填后再进行施工,不允许采取强扳的方法进行快速纠偏,而将桩身拉裂、折断。
a.当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压桩。
b.桩架要保持竖直,桩帽或送桩器与桩头周围应有5~10mm的间隙,锤与桩帽和桩帽与桩之间应设弹性衬垫,抱压式压桩时,夹持机构中夹具应避开桩身两侧合缝位置。
c.在两台经纬仪的校核下使桩保持垂直,无异常时即可正式开始压桩;
d.压桩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向甲方及有关部门反映,研究处理后再行施工。
ⅰ)桩头损坏,桩身出现严重裂缝、倾斜、突然偏移或严重回弹;
ⅱ)因挤土效应监测点达到报警值;
ⅳ)压桩过程中贯入度突然减小或增大、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等。
ⅴ)压桩施工要求连续运转、一气呵成,严禁施工中途停顿。
a.本工程接桩采用焊接法。
b.桩段就位必须和相连接的桩节保持在同一轴线上,连接后桩身保持垂直。
ⅲ)接桩应尽量缩短时间,以避免停打时间过长导致桩周土重固结而影响沉桩。
ⅳ)焊缝完成后,应会同监理检查验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待焊缝降温1min后再行打(压)桩,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沉桩。
送桩杆送桩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好送桩深度,并在送桩杆上做好醒目标记。当送桩至距设计标高1m左右时,测量人员指挥桩机操作工减小速度,并跟踪观测送桩情况,直到送桩至设计标高时,发出信号停止送桩。送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时,应即时向设计和建设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送桩后留下的孔洞及时用道碴回填夯实。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桩顶位移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桩位允许偏差:平行轴线方向150+0.01H,垂直轴线方向100+0.01H,承台中间的桩位偏差允许半径为1/3,承台边桩允许桩径的1/2,设计注明则按设计要求。
根据图纸,锤击桩锤重6.0 吨,落距2.0m,最后10击贯入度小于2.5cm。静压桩终压值为4000kN,桩机施打前,先试压3 根桩,试桩时组织建设、设计、勘察、监理、质检等单位人员参加,按实际情况确定试桩记录,并现场确定相应的收锤标准及终压值等施工工艺参数。
(5)截、接桩头:所有预制桩基础在施工完成后均应凿去设计标高以上的多余部分,对局部仅少量不达设计桩顶标高的管桩则需接长至设计标高,在开挖到承台底后即进行截桩与接桩施工,截桩采用专用电锯进行,桩头吊出基坑,破碎后运出现场,接桩部分焊接施工同上文接桩工艺。
三、静压桩施工要点: 1)压桩顺序,应遵循减少挤土效应,避免管桩偏位的原则。一般说来,应注意: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循行线路经济合理,送桩、喂桩方便。工程桩施工中,对有无挤压情况造成测放桩位偏移,应督促施工单位经常复核。 2)压好第1节桩至关重要。首先要调平机台,管桩压入前要准确定位、对中,在压桩过程中,宜用经纬仪和吊线锤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监控桩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方测量人员对压桩进行全程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校正,以保证桩的垂直度。 3)合理调配管节长度,尽量避免接桩时桩尖处于或接近硬持力层。每根桩的管桩接头数不宜超过4个;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4)在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压桩压力、压入深度,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查明是否碰到障碍物或产生断桩等情况。如设计中对压桩压力有要求时,其偏差应在±5%以内。 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地质、设计、业主等有关方研究、处理: a. 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 b. 桩身混凝土剥落、破碎; c. 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 d. 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e. 按设计图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 f. 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压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份应及时截除,避免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截除应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或扳拉截断。
11)应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应>8min。焊接接桩应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12)其终压的技术参数一般采用双控,应视设计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静力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可通过桩的终止压力值大致判断,但因土质的不同而异。桩的终止压力不等于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要通过静载对比试验来确定一个系数,然后再利用系数和终止压力,求出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标准值。如判断的终止压力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立即采取送压加深处理或补桩,以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
13)垂直度控制,调校桩的垂直度是沉桩质量的关键,须高度重视。插桩在一般情况下入土30~50㎝为宜,然后进行调校。桩机驾驶人员在施工长的组织、指挥下,掌握好双方角度尺两个方向上都归零点,使桩机纵横方向保持水平,调校垂直在规范允许值以内才能沉桩。在沉桩过程中施工员随时观察桩的进尺变化,如遇地质层有障碍物、桩杆偏移时,应分一二个行程逐渐调直。
1)、打桩时,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有弹性衬垫(如纸皮、麻
袋等)缓冲桩头的冲击力使之不易损坏。
2)、桩锤、桩帽、桩身及送桩器应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3)、打桩前应用吊锤观测控制桩身的垂直度,而在打桩过程中也应随时观测,若发现倾斜,应立即调整,保证桩身入土时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成桩后偏差不超过0.8%。
4)、当下一节桩打到地面25mm 左右时,根据配桩方案进行接桩时,
应先将桩管吊起对位,控制好垂直度。
5)、每根桩总锤击数不大于2500击,最后1米的锤击不宜超过300击。
6)、做好施工日志,隐蔽验收记录、原始记录和现场签证等工程技
7)、桩机的保养和维修要由专人负责,以便使工程能顺利进行。
8)、在施工前,先详细的研究地质资料,然后根据地质资料的桩长
对每个桩进行配桩,同时在每个桩的施工前,对第一条桩适当地配长些, 以便掌握该地方的地质情况。其它的桩可以根据该桩的入土深度或加或减,使能合理地使用材料,节约管桩。
9)、为了节约材料,应尽量采取送桩,但送桩亦有些弊病,如由于
送桩时桩帽与桩顶之间有一定空隙,因此打桩时此部分不是一个很好的整体,往往使桩容易偏斜和损坏,另外打桩的锤击力经送桩后,能量有所消耗,影响对桩的打击能力。因此送桩不宜太深,且应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10)、工程施打完毕后,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垂直荷载实验。
11)、每一台桩机施打前,先试打2 根桩,由建设、设计、勘察、监理单位人员参加,按现场地质情况确定试桩记录,以具体确定收锤标准。
12)、桩位偏差:桩中心位移容许偏差: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偏差为100 mm,沿平行轴线方向偏差为150 mm;承台数为2~4根时,偏差为100 mm,5~16根时,周边桩偏差为100 mm,中间桩偏差为D/3或150 mm中较大值,多于16根时,周边桩偏差为150 mm,中间桩偏差为D/2。
记录人员必须及时、认真做好原始资料记录、整理工作,桩位编号,随打随填,以免发生差错,每换班打桩前后,都要核对桩位、桩数以防错打和漏打。
六、常见质量问题现象、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1)现象:在压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并引起机台抖动DB65/T 3775-2015标准下载,此时可能是桩身断裂。
a.桩材加工弯曲度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b.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c.插桩不垂直,在压入一定深度后,用移机方法来纠正,使桩身产生曲折。
d.多节桩施工时,相对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后产生弯曲。
f.桩材混凝土强度不够,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而未被发现。
a.施工前应把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GB 9706.237-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7部分: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