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地下加固施工方案简介:
地下加固施工方案,是指为了改善地下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防止因地质条件不佳、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地面沉降、裂缝等工程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
1. 地质勘查:首先对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土质特性、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下土体的稳定性,为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2. 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勘查结果,设计出适合的加固方案。常见的地下加固方法有注浆加固、深层搅拌、土体加固等,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地下土体的具体情况。
3. 施工准备:包括设备准备、人员培训、施工区域的隔离和保护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4. 施工过程:按照设计的加固方案,进行土体加固工作,如通过注浆泵将加固材料注入土体,深层搅拌机对土体进行搅拌等。
5.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自检和第三方检测,确保加固效果达到预期。
6. 后期监测: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观察加固效果,如有必要,进行调整或补强。
总的来说,地下加固施工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安全因素等多个方面。
地下加固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5.3.2.3振捣作业
①插入式振动器的振捣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度~45度。
②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pdf,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③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见下图)。
插入式振动器的插入深度
1—新浇筑的混凝土;2—下层已振捣但尚未初凝的混凝土;R—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L—振捣棒的长度
④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0~400mm。
插点排列:R—振动棒作用半径
⑤振动器使用时,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宜紧靠模板振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
5.3.2.4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①基础梁、墙体浇注混凝土前,应先浇筑5cm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并随浇筑随铺,基础梁浇筑方向为支座向施工缝部位浇筑。
②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DB43/T 1777.4-2020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4部分:操作系统通用技术要求.pdf,墙、柱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45cm,(以标尺杆为依据)。
③墙、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应高出梁底或板底标高1~2cm。
④门窗洞口处浇筑混凝土时,应两边同时下料,同时振捣,保证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
5.3.3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
5.3.3.1墙体垂直施工缝留设在门窗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采用钢板网封挡。
5.3.3.2梁的垂直施工缝留设在梁跨中1/3范围内,采用钢板网封挡。
5.3.3.3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分两次留设,第一次留在顶板底面以上3mm处(浇筑混凝土时,浇筑至顶板底面以上20~30mm,再进行剔凿),第二次留在顶板顶面。剔凿时剔除表面松散混凝土、软弱层《氢气站设计规范 GB50177-2005》,露出石子,洒水,润湿。
5.3.4混凝土的养护养护:顶板及柱采用覆盖塑料布,终凝后浇水养护;墙体用喷雾器浇水;抗渗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昼夜,普通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昼夜。
6.针对工程难点所对应的技术处理措施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