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园林设计必须了解的6大元素

 日式园林设计必须了解的6大元素

日本园林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凝练,细节上的处理是其最精彩的地方,它结合水、石、沙、植物等简单的自然元素,创建一个静谧的禅宗花园。这些各种各样的元素相互联系起来便构造成一个微型的大自然。日本园林设计基于三个理念:缩减规模、象征化、借鉴思想。

>>>>

岩石

无水的岩石和沙花园描绘着一幅幅山河景象。沙子和砾石象征着河流,石头代表着山峰。在方式上可以随意分类,但是传统意义上来说,石头应该以奇数数量来摆放。当你将这些园林置于现有的风景中往往会造成一种从远处就能看见山的错觉。

你不需要一个大型的户外空间为家里添置一个岩石园。如下图所示,在家里,用玻璃框起来的岩石园使得居住空间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妨观察观察沙子的形式,感受一下它是如何创造河流蜿蜒的错觉。

>>>>

苔藓

日本的园林经常使用苔藓在于它多功能性和灵活性。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管是严寒还是干旱,苔藓都可以生存,甚至还保持鲜绿如初。苔藓在日本园林艺术中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被认为是一种和平的植物,给人的感觉是欢迎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正如你所看到的这个设计,苔藓与石头相间,形成了棋盘效应。

苔藓也可以分布在整个花园之中无论它是环绕着水的结构还是水体。

适当的遮阴对苔藓的茂盛生长也是必要的,但多些阳光的滋润当然更好。苔藓适宜生长在具有适量水分、阴凉、湿度和土壤PH值在5.0-5.5之间的地方。你可以在网上购买完鲜活的苔藓后,再完成三个步骤就可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苔藓花园。

1. 选择一个绝佳的场所,寻找一块阴凉处——要避免阳光直射。

2. 应该提前测试土壤的PH值,如果有必要的话,将液态的硫磺粉与水混合,喷洒在苔藓种植的土壤上。

3. 由于苔藓喜湿,在苔藓移植以后确保定时喷雾是十分重要的,至少在前三个星期。

>>>>

锦鲤鱼池

锦鲤鱼池是日本花园中另一个十分常见的元素。它们代表湖泊或海洋,给花园带来了色彩与生命。如下图所示,在休闲区会有大型的锦鲤鱼池,自家后院也容纳得下小的鱼池。

>>>>

桥梁

另一个常见的元素“桥梁”。用来连接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花园。桥梁可以由木头或石头建造,可以是简单或精致的设计。下面几幅图中有些桥梁是鲜红色木头,而有些就只是简单质朴的石头制成。

>>>>

鹿威

鹿威(学名)也叫添水,这些独特的水景的特性运用于花园之中是为了驱赶可能会破坏园林的鸟群和动物。当竹筒里缓缓蓄满流水,向下翻倒,敲击在池塘边的石头上,发出清脆“嘟”的一声,将水倒入池塘里,接着又弹起,循环往复。竹筒撞击在岩石上发出的声音就是所谓的恐吓战术。

>>>>

日式灯笼

你可以发现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日式灯笼,但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头制作而成的灯笼。它们被仔细放置在花园精心挑选的地点,通常被置于岛屿上或重要的建筑物旁,用来提供光照和美化空间。

>>>>

日式园林

建造一个禅意的日本庭院不需要大量空间,只需要对这些元素灵活运用,无论它或大或小。

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日本天皇一副盆景,在漆盘里放着几块石头。这副盆景对日本的园林艺术未必有着正真的历史意义,但是凑巧成为了一个象征,日本的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他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

日式园林发展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枯山水常和禅学联系在一起,运用隐喻和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

庭院元素寓意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似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 版权声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