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班的第一天就被抓去画施工图了,那时候我还是个连CAD都用的不太顺溜的愣头青,在中国的本科和美国的研究生学习中都没有传授这方面内容,施工图对我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专业的东西,一切都得重头学起。那时,我的上司一直忙的焦头烂额,没有整块的时间来系统的教我,只好扔过来几套图纸,让我照猫画虎的学。我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阵杀敌,一转眼我已经从业六年有余了,对施工图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最近老板让我给新同事们做了一个关于如何理解施工图的讲座,我索性将其编撰成文,发表出来,让大家共同探讨。本文侧重于从逻辑和系统的角度解释施工图。
我认为,施工图是图纸设计与最终效果最接近的一种图纸,施工图的质量高低最直接的影响到项目的效果。有的公司分为方案组和工程组,方案组只画方案,工程组只负责画施工图,往往结果是工程组由于种种原因把方案改的面目全非。
施工图的绘制过程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设计过程,很多人认为施工图就是制图,不是设计,其实不然,画施工图的时候,是从毫米的尺度去考虑设计的效果,比如铺装的分缝和切角,切角不分缝是一种效果,分缝不切角是另一种效果,既分缝又切角又是一种效果。切角又可以是四面切角或者是两面切角,切角可以是5毫米,也可以是3毫米,效果都不一样。墙面的离缝怎么做?真离缝还是假离缝?离缝5毫米和10毫米也是不一样的效果,有时候必须得建模看一下,甚至是在墙上按1:1得尺度来画一下才能知道。1%的坡度和2%的坡度看似差不多,可一旦坡长足够长,它会影响坡顶和坡底的标高,从而影响周边全部竖向的调整。450宽的台阶和400宽的台阶好像只差5公分,可是台阶也可以放坡,台阶一旦足够多,这个差别就会造成台阶顶和底标高的极大变化。
施工图的表现也非常重要,一套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施工图是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设计越是复杂,施工图的逻辑越是要清晰严密。一套线型粗细合理、颜色浓淡协调、标注清晰、排版整洁、没有错字和缺图的施工图,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施工图在设计流程中的位置和深度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如下图。施工图表面上看来,结束于出蓝图,设计方拿着蓝图给施工队交底。而后续再要修改施工图,就是以变更单的形式发出了。
设计方的制图阶段主要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前两个阶段更多的是给甲方讲述设计的思路、更多的是空间设计的范畴,而后两个阶段更多的是给施工队讲述建造的方式、更多的是材料、做法设计的范畴。扩初设计阶段是一个图纸深度比较暧昧的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可深可浅,但底线是要表达清楚景观元素可见面的效果(一般至少是平面+立面)。而施工图阶段则要将可不见的基层和做法表达清楚(平面+立面+剖面+轴测)。
概念阶段:草图+意向图,阐述氛围
方案深化阶段:模型+效果图+剖面+意向图,细化氛围,阐述细节
施工图阶段:说明具体做法
施工配合:根据施工情况进行现场调整
建成后验收
施工图的逻辑和内容
简单说来,施工图是一个从项目全局到局部再到细部的一个逐步放大并深入解释设计的说明性图纸。
总图:从项目全局的角度绘制的平面图,一般有布局索引图、尺寸放样图、竖向设计图、铺装物料图、种植设计图、布品布置图、灯具布置图、给排水图以及电气设计图。
局部放大平面:把总图切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进行放大再具体绘制,一般有尺寸放样、竖向设计和铺装物料图。
局部再放大,根据需要标注内容。
再进一步放大到细部,具体标注材料、厚度、尺寸、垫层、面层、拼缝、管径等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设计内容。
施工图的组织逻辑可以类比成:帽子-头部-身体-四肢几个部分,如下图。帽子是封面、说明和目录;头部是总体图纸,包括分区索引、铺装物料、尺寸放样、竖向设计、灯具布置、布品布置图;身体是局部放大图纸,包括每个区域的放大平面、剖面和详图以及种植设计图纸;四肢是通用详图以及水电结构图纸。当然,这只是我常用的图纸逻辑。
施工图详图的逻辑
详图的绘制,不外乎平面、立面、剖面、轴测图,有时候再加上效果图或者意向图。另外要注意的是,施工图不是画给自己看的,是给施工队和甲方看的,如果他们看不懂,图纸就没有达到目的。因此,简洁、正确、容易看明白是施工图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