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侧力体系中的焊接衬板(Backing)有的需要切除,有的可以被保留在原处,有的有必要加强,但AISC抗震规程对此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一般说来,衬板的存在会影响T形连接和角部连接的应力流,当横向受力时,切口会引发应力集中,对连接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但对接焊缝(拼接)处的衬板不会引起横向应力流,也不出现切口,该处衬板可不作处理。梁翼缘与柱翼缘间的坡口焊缝因为留下的衬板和柱翼缘之间缺乏熔化面,将产生应力集中和切口效应,焊缝在焊根处(焊缝背面与母材的交接处)即使熔化均匀、良好,也会在该处出现虚焊的漏病,这种纰漏由于焊根的存在而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切口效应。
下翼缘处与上翼缘处相比,将衬板留在原处的话情况是较严重的,因为下翼缘坡口应力集中出现在二阶应力的最大作用点,梁翼缘外侧纤维的焊根处。在梁翼缘与柱翼缘相交处,用0.3125in.(8mm)厚的角焊缝加强,可有助于减小梁翼缘与柱翼缘呈直角相交处的应力集中。
梁上、下翼缘与柱的连接处,应力/应变的情况是不同的。衬板在柱截面产生的应力/应变和切口效应,上翼缘水平低于下翼缘水平,因此上翼缘处不需要将衬板切除,只需用角焊缝将存在的切口封闭,使原来的外切口成为内切口,即可降低切口效应。
连续板(即传递梁翼缘力的柱加劲肋)与柱翼缘间的应力/应变水平与梁翼缘、柱翼缘连接处相比有很大差异,因此,此处的衬板不需要切除。在衬板下方增焊角焊缝,使原来的外切口成为内切口,可降低切口效应。
若将衬板切除,无论是否熔化,都要求用碳弧气刨喷吹焊缝金属至完好,将焊根连接处可能存在的缺陷清除掉,消除焊根处的应力集中。因此,将非可熔性衬板移除时也必须遵循上面的做法。
梁翼缘与柱连接处的衬板采用搭焊,应位于焊缝坡口以内。在梁下侧的搭焊或角焊缝,采用衬板时会将应力引向衬板,增加衬板/柱翼缘界面的切口效应。此外,梁翼缘上的搭焊或角焊缝的焊趾(焊缝表面与母材交界处)可能成为梁翼缘上应力集中和裂缝的引发点。
*译注:美国和日本在1994北岭地震和1995阪神地震后,对钢框架下翼缘的梁柱连接都规定了要切除衬板和气刨清根,但在本文中,AISC答读者问栏目中虽强调了下翼缘梁柱连接切除衬板的重要性,但也提出可用角焊缝封闭衬板边缘,并建议角焊缝厚度应取8mm, 使外切口成为内切口,可降低切口效应。我国早在2001年的抗震规范中,就从国情出发规定了下翼缘焊接衬板应采用角焊缝封闭,但由于当时缺乏经验,提出角焊缝厚度应不小于6mm。参考本文,提议将下翼缘角焊缝的衬板边缘用角焊缝封闭时,最小厚度是否可由6mm改为8mm,上翼缘衬板边缘由原来的不作处理改为用不小于6mm的角焊缝封闭,传递梁翼缘内力的加劲肋衬板边缘也宜用6mm的角焊缝封闭,以确保安全。文中提出的建议仅供参考。
原载美国钢结构学会Modern Steel Construction杂志,2017年第2期。
T形连接和角部连接时应力流改变方向,衬板出现横向切口
构件拼接时的应力流是平行的,衬板边缘也没有横向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