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2975-2019 海洋牧场建设技术规范简介:
DB13/T 2975-2019 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标题为《海洋牧场建设技术规范》。这是一部关于海洋牧场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的技术指南。海洋牧场,也被称为海洋农业或海洋养殖园,是一种依托海洋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这份规范涵盖了海洋牧场的选址、设计、建设材料选择、养殖物种选择、环境监测、生态保护、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生态修复、渔业资源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牧场运营模式等内容。它旨在指导海洋牧场的健康发展,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具体来说,它可能包括对养殖设施的建设要求,如浮标的材质、养殖网箱的结构设计、水质管理、海洋生物种群的繁殖与生长控制等。同时也强调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尊重和保护,避免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DB13/T 2975-2019 是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参考标准,对于海洋牧场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B13/T 2975-2019 海洋牧场建设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DB13/T29752019
DB13/T 29752019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建设的许可获得、选址、本底调查、礁体设计、礁体制作、布局、安装投 放、配套设施、牧场增殖等。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辖区海域范围内进行的“投礁型”或“综合型”海洋牧场建设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 生。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安徽]新建住宅临时用电方案,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GB/T712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T8588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2763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C/T9416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GB/T8588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养护型海洋牧场 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或珍惜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海洋牧场。
休闲型海洋牧场 以休闲垂钓和渔业观光等为主要目的的海洋牧
DB13/T 2975—2019 3.4 对象生物 投放人工鱼礁的主要目的生物。 3.5 小型鱼礁 体积等于或小于3空方的单体鱼礁。 3.6 中型鱼礁 体积等大于3空方且小于27空方的单体鱼礁。 3.7 大型鱼礁 体积为27空方以上的单体鱼礁。 4 获得海洋牧场建设许可 4.1向主管部门申请,获得海域使用权和投礁许可。 4.2明确海洋牧场功能定位。具体功能包括养护型海洋牧场、增殖型海洋牧场、休闲型海洋牧场等。 4.3由具备工程设计或工程咨询相关资质单位编制海洋牧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工程建设 可行性论证。 4.4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评估范围包括海洋生物、物理、化学、水文、 地质等内容
4获得海洋牧场建设许可
4.1向主管部门申请,获得海域使用权和投礁许可。 4.2明确海洋牧场功能定位。具体功能包括养护型海洋牧场、增殖型海洋牧场、休闲型海洋牧场等, 4.3由具备工程设计或工程咨询相关资质单位编制海洋牧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工程建设 可行性论证。 4.4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评估范围包括海洋生物、物理、化学、水文 地质等内容
5.1牧场建设应选在渔业重要海域,无污染源,水质良好,适合对象生物栖息、繁育和生长,受台风, 风暴潮、海冰、赤潮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小。 5.2牧场建设海域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海域使用功能区划、渔业发展规划及涉海相关法律法规。 5.3牧场建设海域不与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上开采区、海底管线通过的区域 各类保护区核心区、国防用海以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区等功能区相冲突。 5.4投礁区底质应地势平缓,底质较硬,泥沙淤积少,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抗压强度和承载力,淤泥 厚度宜小于0.6m,海底淤泥较深的软泥底、流速较大的细沙底海域不宜作为投礁区,投礁后礁体不能 发生滑移、倾覆、埋没等现象。沉积物达到GB18668规定的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5.5有一定水深,沉礁顶端到海平面极端低水位的距离一般应大于5m。 5.6水流畅通但不宜过急,流速不大于1.5m/s。 5.7水质符合GB11607规定,达到GB3097中规定的二类水质质量标准
5.8与海水增养殖、海产品加工、滨海休闲渔业等相结合。
海洋牧场建设之前,对拟建海域进行本底调查,调查项目、内容和方法见表1。
DB13/T 29752019
表1本底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7.1. 1 选用原则
材料的选用遵循环保、坚固耐用、易加工制作、耐冲刷磨损、不易破损、造价低廉、来源方 原则。
礁体材料一般包括石料、木材、贝壳等天然材料,混凝土、钢材、玻璃钢、工程塑料等建筑 材料,混凝土与钢筋结合以及塑料、玻璃纤维、陶器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材料,混凝土涵管、粉煤灰等 废弃材料。
7.1.3.1石材宜选择适合对象生物附着、放射性污染低的天然石料,单块重量在50kg以上
7.1.3.1石材宜选择适合对象生物附着、放射性污染低的天然石料,单块重量
DB13/T 29752019
DB13/T 29752019
7.1.3.2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符合GB50010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C20以上。
1.3.2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符合GB50010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C20以上。 1.3.3钢材符合GB/T712规定,选择国家标准钢材或同等质量以上的钢材
2.1根据投礁区的水深、底质、海况等环境因子和生物资源的生态特点,选址礁体的形状、结 格。
规格。 .2.2礁体设计符合对象生物生理、生态和行为特点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有足够的底面积 呆证投放后沉陷小、不倾倒,石材礁及各种构筑型礁体投放后形状和结构保持年限不少于30年。 .2.3礁体设计前首先要对海底承载力、滑移稳定性、倾覆稳定性等进行测算。对海底承载力较小的 每域宜选择重量轻、与海底接触面积大的礁体结构类型;对滑移稳定性较低的海域宜选择底部摩擦系 数大、受海流冲击小的礁体结构类型;对倾覆稳定性较低的海域宜选择高度较低、底面积较大的礁体 洁构类型。
2.4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鱼礁功能,尽可能地增大礁体表面积、透空性、透水性。对资源增殖型鱼 增大礁体表面积和粗糙程度,易于生物附着和繁育;对资源养护型鱼礁,礁体结构宜复杂、多孔 持一定孔洞面积,避免短期内堵死。
7.2.4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鱼礁功能,尽可能地增大礁体表面积、透空性、透水性。对
7.3.2钢筋混凝土构件礁
按照SC/T9416规定制作。 混凝土构建礁体进行配筋时,受力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全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 率0.2%,纵向钢筋最大间距为300mm,横向钢筋最大间距为300mm。 礁体各构件之间的连接保持较高强度,保持礁体整体的稳定性,确保投放和使用期间礁体整体结 构不被破坏。
按照GB/T712、GB50017、GB50205、SC/T9416规定制作
7. 3. 4 报废船确
DB13/T 29752019
8.1海洋牧场总体布局应遵循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根据水动力和海域特色进行布局。根 据面积大小和功能可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功能区,不同功能区间留出空白区域。近岸6m以浅适合设置 生态底播增殖区,开展贝类、海珍品的增殖。6m~15m海域可设置多营养层次生态增殖区,上层进行 筏式贝藻生态养殖;中下层投放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DB∕T 29-287-2021 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规程,开展贝类、海珍品、鱼类等的增殖。15m~30m 海域设置渔业资源养护与增殖区,可进行鱼类养护、贝类增殖等。
9.1礁体在海上安装、投放期间,根据有关规定发布航行通告,作业海区应安装专用的航标,设置警 示标志。 9.2投放前制定礁体投放方案,包括投放海域、投放时间、运输路线、作业船舶等内容。在投放位置 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
投放时间选择在小潮和平潮时施工。 根据礁体材料、大小、水深、流速、布局等条件灵活选用礁体投放方法,对小型钢筋混凝土构件 礁可从船上直接投放或用吊机把礁体吊至海面脱钩投放,对大、中型钢筋混凝土构件礁一般用吊机把 礁体吊至海底脱钩投放,
9.3按个体或者设定礁体单元记录礁体的编号、地理位置,施工完成后绘制礁体结构示意图、平面布 局图,注明中心点和牧场区边线上主要连接点、拐点的经纬度。
9.3按个体或者设定礁体单元记录礁体的编号、地理位置,施工完成后绘制礁体结构示意图、平面不
立根据牧场功能定位进行配套 宜配有育苗场、加工厂和展示厅、实验室、监控室、办 宿舍等陆上保障设施,布局应方便苗种生产 、成品加工、运输和管理。
在牧场区设置浮标等警示标志GB/T 22093-2018标准下载,配有看护船只,有条件的宜配备水下监测系统、海上监管平台等
11.1宜在牧场区适当栽培马尾澡等大型藻类,增殖放流魁蚶、牡蛎等当地主著的优势种,构建贝 礁生态系统,提高渔业资源量。 11.2增殖对象和数量依据牧场区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生物承载力等条件来确定,不能发生生物入 侵、超出生物承载力、引入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等不良现象,